2015年03月15日14:03 来源:国际在线 手机看新闻
曾经为中国经济贡献良多的传统制造业,现在的生存环境却日益艰难,其中就包含很多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内地投资设厂的港商们。香港全国人大代表颜宝玲女士认为,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走出去”构建国与国之间的大平台、大政策。
“我在孟加拉设厂,从工厂到港口只有短短的250公里,但是车程需要15-18个小时,货柜还需要到新加坡去转口。对此,我提出两个建议,第一是继续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是,透过政府的牵头,在沿线国家兴建产业园,制定相应的政策完善产业配套和吸引产业集群。我们可以借鉴改革开放初期台湾厂商的经验,进行群体式产业链的配套迁移,成立工会守望相助。”
香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黄友嘉认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很多都涉及香港,比如人民币的国际化、鼓励内地企业走出去等等,这些均有利于香港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但联系到香港现在的社会形势,黄友嘉不无感慨地说道,香港占尽“天时”和“地利”,唯独欠缺“人和”。他强调,只有齐心协力发展经济,香港才有希望。
“环顾世界上所有的大中型国际城市,在我们国家以外,我想不到有哪个城市比香港具有更加好的外部发展条件。我们香港是享尽了‘天时’和‘地利’,唯一欠缺的是‘人和’。我常常听到很多人说,现在香港的经济社会缺乏了向上发展的流动机会,年轻人没有希望。我觉得,部分这些人的讲法,毫不客气地讲,是不负责任的。同样,这些人最近发起赶走内地客人的运动,借着这些运动来煽动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矛盾。这些做法都是在断送香港年轻人的前途。我觉得,假如香港能够好好研究这一份政府的工作报告,其实可以解决不少香港经济民生的问题,也能够解决不少社会的矛盾和年轻人的出路。”(记者 陈惠婷)
![]() |
数据来自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