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5日04: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劉慧代表談供給側改革
做好“加減乘除” 釋放發展活力
本報記者 李增輝 朱 磊
3月1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劉慧代表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就網友關心的問題,答疑解惑。
針對主持人提出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發展活力,寧夏有何新舉措的問題,劉慧坦言:“寧夏經濟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矛盾並存,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抓科學發展,要做好‘加減乘除’四篇文章。”
劉慧認為:“加法”,就是增加科學發展的因素,重點是加厚基礎設施建設、加長優勢產業鏈條、加大新興產業規模。“減法”,“就是減輕經濟運行沒有效益或低效益的‘包袱’,要堅決淘汰鐵合金電池、鋼鐵、電解鋁等行業的過剩產能,加快轉型優化升級。2015年度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達140萬噸,今年計劃淘汰120萬噸。”劉慧說。
“乘法”,主要是通過創新增加有效供給,通過科技進步提高生產率,通過金融改革服務實體經濟,形成經濟增長的倍增效益。“2015年,寧夏自治區一級政府公布了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今年上半年,自治區本級的行政審批事項,由812項減少到304項,減少幅度超過60%,非行政許可事項全部清理。全面推行‘三証合一’‘一照一碼’商業登記制度。”
談及做好“除法”問題時,劉慧表示,“除法”核心是消除臃腫的行政事項、審批程序和環節等,為市場主體鬆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