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历年两会
人民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专题>>直播汇总>>教育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答记者问

袁贵仁:学校寄宿、营养餐等方面优先满足留守儿童需要

2016年03月10日16:1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15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记者提问:现在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经有数千万的留守儿童了,他们的教育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想请袁部长介绍一下将如何推进他们的教育。

袁贵仁: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群体,因为农民工进城,他们子女的就学就是两个渠道,一个是随同父母进城,我们把他们称作随迁子女;一部分留在家乡,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叫做留守儿童。你刚才说数千万,我们的了解,2.4亿左右农民工,有6000万留守儿童,我说的都是大数、约数,不是准确的。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就有2400多万,这是个很大的群体,他们由于远离父母,亲情缺失,监护不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被伤害的令人痛心的事件,因此引起了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年前,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留守儿童关爱问题的意见》,今年2月份,我想大家可能注意到,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我想这个文件的名称就说得很准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工作。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有关学校,包括社会有关群体,要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织密织牢一张关爱网、保护网,使他们能够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安全健康地成长。这个文件的面很宽,刚才说教育部门能做什么,我想,教育部门至少在这几个方面可以下更大的功夫:

第一,做到三个优先,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留守儿童,营养餐的供给优先满足寄宿儿童的需要,上下学的交通安全,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安全问题上、在生活问题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第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他们独立的、自立的精神,同时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他们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习惯、不良行为,更主要的是,要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通过电话、视频经常和远在他乡的父母沟通交流,缩短心理上的距离,拉近感情的沟通。我们有些记者朋友是不是到过一些乡村学校看过,很多学校是做了很大努力的。

第三,教育部门还应当做到的,就是学校要保持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合作,要了解每个留守儿童家庭背景,有的可能是父亲出去,有的是母亲出去,还有一些父母都出去,他们出去之后,谁是他的监护人,他周围的邻居、亲戚朋友谁在关照他,要全面了解。同时,也需要及时地告知家长,他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状况,让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我完全相信,很多父母出去打工是为了孩子,给他们积攒一些将来学习的费用。但同时也要关心眼前,钱挣了,如果孩子发生了意外,就会后悔莫及。督促家长们尽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我们希望也呼吁各地、各校、各界都能伸出手来,奉献一点爱,为我们的留守儿童,使得我们几千万的留守儿童能像所有的儿童一样,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来解决在这个阶段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

 

(责编:杨孟辰、张雨)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超级专车

两会e客厅

动画解读十三五

两会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