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刘然
全国政协委员是中国特色政治协商制度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集体符号,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出谋划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抛开委员的身份,他们也是中国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这些为他们的提案工作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他们在参政议政中有什么样的风采?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人民网记者团带您去见识六位委员的履职“姿势”——
姿势一:跨界不含糊
代表人物:李蓝委员
人物素描:李蓝,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文化部古籍保护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履职事迹:有力度的跨界提案
作为一名语言学家,他的提案不仅涉及自己研究的领域,也多关注社会民生。在9年的履职中,李蓝委员印象最深也是最为舆论所关注的提案是关于建筑工人的工伤医保问题,三年提案,不仅推动了社会对于建筑工人工伤问题的关注,人社部等四部门也在此期间发布了相关政策,对建筑工人工伤保险进行了规定,为保障了建筑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委员语录:做政协委员首要有社会责任感、有良知,不能为部门利益去提提案,要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角度来提提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