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书记张志南在介绍河长制开展情况。(人民网记者 姜颖摄)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姜颖)3月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福建代表团举行“河长制——生态文明”专题会议,与会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河长制,共商母亲河保护大计,让八闽大地留住乡愁记忆。
福建河流纵横、水系密布、自成体系,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740条,总长2.46万公里,比较大的河流有“五江一溪”(闽江、九龙江、敖江、晋江、汀江和木兰溪)。
近年来,福建局部地区出现水体污染、河道萎缩、生态退化、咸潮上溯等问题。从2014年起,福建在重要流域推行河长制,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12月,中央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福建省今年3月出台《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福建省常委、监督委员会委员,省环境科学研究员副院长张玉珍为河长制和福建的生态治理献计献策。(人民网记者 姜颖摄)
与会全国人大代表一致认为,《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凸显四方面特点: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了河流功能永续利用,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二是实行党政同责、属地管理,保证了各级河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三是针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四大治水任务,明确了阶段性治理目标。四是建立河长年度考评、逐级述职等制度。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在介绍泉州推进河长制和生态治理情况。(人民网记者 姜颖摄)
2014年起,福建在重要流域推行河长制,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与会全国人大代表纷纷表示:
首先是管水治河的机制更灵活。“从省长,到市县乡,各级都设立河长办,任务层层分解,避免了过去‘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
其次,考核更加严格了。“管好了,是职责所在;管不好,就要追责。考核结果与生态补偿、以奖代补等挂钩。”
第三,水生态环境更好了。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为优。
第四,爱水护水深入人心,氛围更浓。莆田延寿溪、宁德霍童溪、永春桃溪等一批安全生态水系陆续建成。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向与会代表和记者讲述莆田延寿溪安全生态水系。(人民网记者 姜颖摄)
对于如何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与会代表认为,要围绕“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问题整治全方位、社会力量全动员、考核问责全过程”,让八闽大地的每一条大河小溪,水体更绿更清、长年川流不息,焕发生机活力、富有诗情画意、留住乡愁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