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謀發展 惠民生)【2】

2021年03月09日06: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森林覆蓋率達到24.1%”“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綠色發展指標備受關注。

  “在‘十三五’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上,‘十四五’繼續將這些指標作為約束性指標,顯示出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代表說。

  “十三五”時期,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主要目標任務如期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藍天多了,河水清了,環境美了,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雖已明顯改善,但要清醒認識到,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質量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委員表示,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推動結構優化調整。

  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有效途徑。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河北省唐山市政協副主席王連靈代表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的優質生態產品供給還存在明顯不足,必須加快綠色發展步伐,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要推動綠色發展,通過環境治理,騰出生態環境容量,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量﹔通過環境監管,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王金南代表說。

  劉炳江委員表示,“十四五”期間要繼續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重點,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責編:何淼、楊光宇)

特別推薦

    微信截圖_20210303093807_副本
    微信圖片_20210303095853
    微信截圖_20210304145010_副本
    2021 我給兩會捎句話--地方領導--人民網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