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俊峰 胡婧怡 史 哲 曹文軒
2021年03月10日06: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保護耕地,守住紅線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耕地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徐州市市委書記周鐵根對這句話感觸頗深:“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們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來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定種糧農民補貼、擴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等措施,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保障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也說明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重要性。“農民種糧積極性穩住了,穩定耕地面積就有了保障。”
不僅要守住“數量紅線”,還要守住“質量紅線”。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秦光蔚注意到,目前,各地耕地資源保護不平衡,耕地資源佔補平衡體制機制建設仍不完善,“這些都制約了耕地資源的高質量發展”。她建議以國家立法形式出台耕地資源保護法規,建立耕地資源高質量發展保護、監管及相應的追究制度,同時設立耕地資源高質量發展基金。
對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提高高標准農田建設標准和質量”,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建議,中央財政應根據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標准和成本變化,合理保障財政資金投入﹔進一步明確土地出讓收入用於高標准農田建設的比例﹔通過財政貼息等方式,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高標准農田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營口市農業農村綜合發展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韓秋香建議,在四荒地、風沙地等土地上大力發展板栗、紅棗、柿子等樹糧產業,豐富糧食種類,改善國民膳食營養結構,“這將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另辟蹊徑,增強中國人端穩‘中國碗’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