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奋斗“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3】

2021年03月07日07: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实丰富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本报记者  孟祥夫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求和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代表说。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明深入人心并自觉转化为内在信念和外在行为,将为文明程度的提高提供温润深厚的道德滋养。”熊思东代表说,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形成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把价值要求植入群众心中。”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代表表示,“‘十四五’时期,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深入开展培育文明风尚行动,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不断丰富和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十四五’时期,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大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郑晓幸代表说。

  “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我们要持之以恒,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增强人们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熊思东代表说。

  

(责编:何淼、熊旭)

特别推荐

    微信截图_20210303093807_副本
    微信图片_20210303095853
    微信截图_20210304145010_副本
    2021 我给两会捎句话--地方领导--人民网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