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政协小组讨论上。中国网 孙鹏浩 摄
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引起媒体广泛热议,应该如何解读这两个重要经济指标,中国网w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
谈GDP: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
潘功胜委员认为,这两个目标数值,是一个区间的概念,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无论是GDP的目标,还是CPI的目标,数值的确定是很科学的、很合适的。7.5%的GDP增长率既兼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到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需求。潘功胜委员认为,这需要寻求一个比较平衡的增长水平:首先,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如果没有适度的增长,很多问题的解决也会变得比较困难,包括就业、收入水平的提升、还有民生的改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有一定的增长来保证。但同时,如果增长目标过高,又会对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质量的提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这需要在中间寻求一种平衡,7.5%左右是一个比较科学和合适的指标。
谈CPI: 需警惕输入型通胀 对实现目标有信心
在谈到今年的CPI涨幅目标,潘功胜委员认为,目前包括美国、日本在内,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的经济体势必会造成一些影响。对此,很多金融机构和学者都有诸多讨论,比如,量化宽松会推升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从而对发展中国家产生输入性通胀,加大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同时也会增强对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潘功胜表示,央行会根据国际资本流动的状态,加强检测,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来摊平波动影响,控制CPI涨幅的目标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还是充满信心。(记者 吴琼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