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政协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两会记者手记:要敢于为国家和人民说真话

2013年03月09日11:1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张璐璐) 两会历来是全国人民瞩目的焦点,委员、代表们的建议、提案、发言,往往备受人们关注。本次全国两会是党的十八大后的第一次两会,也是在全国上下践行“改文风”的背景下召开的两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委员、代表的发言少了一些官话、虚话、套话,多了一些真话、实话、有魅力的话。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目前高考还不能取消,“完全取消了谁占便宜?当官的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这个观点虽然不算新鲜,但是这么酣畅淋漓地从教育部长嘴里说出,仍让人备感兴奋、倍受鼓舞。

又比如,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抨击部分国民对“屌丝”一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心态。尽管这一表态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这种敢于直面有争议社会现象的态度、对不良社会心态的忧患意识,无疑是真诚的,是值得肯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代表、委员们个人政治文化素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建议、提案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那种只知照本宣科、言之无物、隔靴搔痒的做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敢于亮明自己的态度,是履职尽责的前提。

与此同时,敢于亮明自己的态度,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大放厥词。过去曾有个别代表、委员发言令人大跌眼镜,比如“现在人民群众看病不贵,也不难!”这样的“犀利”、这样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要也罢!

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是人民推选出来的,肩负着为人民建言献策的神圣使命。虽然委员、代表有界别之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委员、代表们只应为自己所在的界别代言,更不能沦为少数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无论来自哪个界别,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必须为人民建言献策、为人民仗义执言。只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就能够真正理直气壮地发言,人民对于这样的“个性”发言,总是欢迎的。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晓曦(实习生)、段欣毅)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