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9日13:18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不要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间画出一条鸿沟来。”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现场,朱玉辰委员看大家讨论实体经济发言热烈,便把话筒拿了过来。
“总结国际金融危机得出的经验之一,就是认为危机的重要教训来自于金融衍生品泛滥。美国确实有衍生品发展过多的问题,但对我国来说,产生了过度的反应和误读。美国得的是肥胖症,但我国却是营养不良。导致过去几年金融产品创新缓慢,影响了对实体经济的帮助。所以,为了更好支持实体经济,还要允许金融业有一定的活力、一定的空间。”
朱玉辰委员认为,金融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的首要作用就是价格发现。世界各地市场上的价格都形成于商品期货市场。商品期货用保证金交易制集中了大量的买卖信息,只有这个价格最能反映供求,维系全球金融体系运转。
“1989年我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学习时,每天交易的产品是玉米、大豆,交易室里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在为价格竞价喊价。美国人对我说,你们中国人每卖一斤大豆的价格都是在这里决定的。当时我很诧异,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确实是这样。”
朱玉辰说,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是很多重要基础产品的消费大国。可是这些基础材料的价格产生都不在本土。就算收成好,价格好不好要看芝加哥CBOT行情。所以,中国没有主场地位,被动地隔山买牛,去适应国际市场价格。定价权旁落,对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构成很大危害。
“价格是重要的金融资源。过去我在大连商交所,开过玉米、大豆的期货产品,对农民的指导作用是非常直接的。我们到很多农户中去推广套期保值的金融理念,最本土的朴实农民也能接受现代金融的帮助。”
叫套期保值农民不明白,朱玉辰就告诉他们是先卖后种,看看期货市场的价格,农民在春天种地之前就知道秋天是什么价格。玉米的价格好就多种玉米,小麦价格好就多种小麦。而且通过“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办法,把秋天的应该卖的价格及早锁定。很多农场就能做到像工厂订单那样的生产。
“因此要把价格发现作为战略考虑,加大力度解决我国基础产品的定价问题。尽管市场依然是国际市场,但却拥有主场优势。”朱玉辰说。(王天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