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尹世昌
北京今冬屡屡遭遇雾霾天。谁是罪魁祸首?尚在争论不休。市区汽车废气、周边工厂排放都是“嫌疑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委员认为,污染毫无疑问是我们自己产生的。但要治理,对症下药,先要研究细微颗粒的组成。20年前的电子显微镜技术,即可以清晰辨别污染物成分。
20年前,受北京市环保局委托,张明森委员负责部门的一个项目组做过关于细微颗粒的研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辨别细微颗粒样本。“不同的地区,细微颗粒的组成差异很大。比如,石景山一带,铁比较多,应该是因为有首钢。燕山一带,银比较多,原来当年那里有一个银催化剂工厂。”
当年的研究证实,北京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地方特征,一看测试结果,就知道样本来自哪里。张委员回忆,当时环保局对他们的研究成果非常满意。“比PM2.5小得多的颗粒,电子显微镜也完全能够观察、分辨。
“当前关于细微颗粒的组成众说纷纭,应该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彻底搞清楚。”张明森说,明确细微颗粒组成,可以作为将来国家下手治理污染的指导。“来自汽车就去治理汽车,来自燃煤就去治理燃煤,来自扬尘就去治理扬尘,来自厨房油烟就去治理厨房油烟!”
张明森提醒,国家治理细微颗粒,切勿操之过急,而是要谋定而后动。“冒然采取行动,可能花了很多钱,未必起到作用。”如果不能对症下药,治理污染物路子不对,不但要浪费资金,更浪费时间。
有人认为,汽油是造成细微颗粒数据上升,北京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张明森委员对此表示了不同意见。“北京市区的汽油标准已经相当于欧五,即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无法再提高了。”不过,一些落后地区还在用标准较低的汽油,相当于欧三甚至欧二。
张明森委员认为,煤炭发电是细微颗粒产生的重要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消耗40亿吨煤,有多大部分是经过脱硫、脱硝、脱粉尘的?”他介绍,火力发电机组的脱硫等装置,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相比之下,我国每年消耗原油约4亿吨,用作燃料的大约一半,即使是按照最低的国二标准,也是经过脱硫、脱硝、脱粉尘程序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