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韩书力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中国网 肖冰 摄
如何更好地传播唐卡文化,既实现批量生产,又要保留传统工艺?昨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韩书力告诉本网记者,“面对这个问题,西藏自治区的政府机构表现很到位。”
在藏区各大小寺院的每座殿堂里,唐卡是宗教佛事活动陈列供奉、持修观想、顶礼膜拜的必备,并常以卷数的多少而成为寺院兴盛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标志和镇寺之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珍贵唐卡的保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过去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把唐卡看成工艺品,但是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它是有文化含义、有审美价值,同时也是藏文化传承的重要链条和一个民族的文化图谱。韩书力说,经过调研,他得出结论:西藏自治区并没有把唐卡艺术当成旅游纪念品,尽快换回人民币的做法。
“西藏职能部门的认识是到位的,先要保护和传承。”韩书力说。
对于唐卡创作不能急于形成产业链条的原因,韩书力介绍,如果从10岁培养一位画徒,一直到25岁让他变成独立的唐卡画家,画师也就只有二三十年的艺术生涯。这是因为唐卡创作对画师的手眼协调能力要求很高,画师一旦过了50岁,创作就变得困难。更重要的是,一位唐卡画师完成一面宗教内容的壁画,最少需要15到20年。
“一旦产业化,那就不是培养一名完整的唐卡艺术家,就从根本上破坏了唐卡的生态。” 韩书力称,比如一张画,张三造型好他就只做造型,李四勾线好,就只负责勾线,这仅仅是流水线生产而已。
唐卡,是一种在纺织品上彩绘的卷轴画,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记者 肖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