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哲
![]() |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姚克 孟哲 摄 |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孟哲)近年来,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一直备受各方责难。新医改把坚持公益性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已在全国311个县市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姚克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当务之急是要理清公立医院的定位,把坚持公益性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推进公立医院全行业管理,构建公益性服务管理体系。
姚克建议,将分散在组织、人事、工商、审计、药监等部门职能集中起来,组建医管中心,医管中心主任由政府分管领导兼任,重点负责区域医疗资源的配置规划,重大改革和发展政策研究等。
在医院层面可设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负责审议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计划、基本管理制度、年度预算等事项。卫生行政部门要从“办卫生”向“管卫生”转变,打破区域、单位、行业、企业以及所有制限制,重点在医疗准入、依法执业、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方面强化全行业管理职能。
姚克说“必须科学界定公立医院层级和功能。”大型公立医院应基本定位在“高水平临床服务医疗中心”,以承担疑难危重复杂疾病的诊治为主。少数大型公立医院可定位为集高水平医疗、教学及科研三位一体的“医学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公立医院,应偏重“服务型”,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与大病的康复治疗。
姚克表示,应加快建立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引导病患除急诊、重危病抢救外,首诊要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病情由首诊医院向上级医院转诊;术后康复期病人、慢性病维持治疗期病人,则转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姚克建议,可以探索建立同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纵向合作机制,让大医院建在家门口,好医生上下流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同时,要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实行院长聘任制与院长负责制,推行医护人员聘用制,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创新绩效考核,严禁收入与药品收入挂钩。
姚克表示,分级诊疗管理一旦确定,必须建立一套创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与之相适应。以医疗质量指标、群众满意度以及完成公共卫生任务等为重点。
同时,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个人薪酬按技术含量高低、风险系数的大小、工作量的多少来定,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严禁收入与药品收入挂钩。
完善医保付费调节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姚克表示,应尽快完善医保差别支付机制,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拉开基层医疗机构和等级医院诊疗费档次差距,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
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和实时监控,将医保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医保总额预付费制和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等的复合式支付方式。同时,实施“违规积分制”,对违规积分累积到一定分值的医生,应终止其医保协议医生资格,其开出的处方和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应不予支付,并由医院自行承担。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促使医保资金用在刀口上。
建立起与公益性服务绩效相挂钩的财政补偿机制。
姚克建议,改革财政补偿机制,财政拨款应按其公益性服务绩效进行补偿。建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制订调整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性服务费,充分体现医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劳务价值。
同时,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促使公立医院努力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