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人大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调控"杀手锏"如何避免伤及无辜?--代表委员热议"国五条"【2】

2013年03月02日18:24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保障房迎入市高峰,刚需释放能否平抑房价?

  经过五年紧锣密鼓的推进,各地保障房将在今年迎来交付、入住高峰。

  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消息,对于亟待解决住房问题的中低收入人群,无疑是个利好。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法学系教授何悦说,通过保障房的大量建设可以释放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缓解房价上涨压力。

  2008年下半年北京曾爆发过一波保障性住房的成交高峰,保障性住房的成交比例一度接近50%,当时北京住房成交均价也一度有所走低。

  “但短期内,这一政策对商品房市场的冲击更多是停留在心理层面上。”何悦委员认为,保障房建设的投入能否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有赖于公平分配和配套政策的完善。保障房计划不能如期覆盖到相应住房需求群体的话,平抑房价只可能是纸上谈兵。

  稳定预期,限价令如何避免成涨价推手?

  “房价控制目标”,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并非一个新名词。在2011年房价高涨时首次提出,2012年楼市冷清下又悄悄隐退。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超过七成,其中一线城市连续5月领涨全国。

  房价控制目标列为五大措施之首,说明国家已意识到如果调控不加强,房价可能迅速上升,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格局将被破坏,好不容易得到的调控成效再次失去。

  许多地方开始动起来。深圳、武汉等地表示,将于近期出台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但也有不少网友担心限价令成涨价推手。

  全国政协委员赵东科认为,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出台房价调控目标的城市,大都只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目标,宽松的目标,除了避免被问责,还保持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限购政策并非长久之计。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在土地财政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变相放松调控的冲动仍存。切实执行房价控制目标和问责机制,将是对地方政府的一种约束,确保调控政策有效落实。

  房价控制旨在稳定预期。杨建忠代表呼吁,楼市调控亟待从根本上打破“调控-观望-升温-调控”的怪圈,将市场导入良性循环。(记者张辛欣 林晖 孙铁翔 叶锋)

分享到:
(责任编辑:陈词(实习生)、封欢欢)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