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下午3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将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我想请问万部长,今年年初,中国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颁发给了一个日本的科学家,现今中日之间的科技合作的进展如何?是否受钓鱼岛局势的影响?新的一年,中国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国际合作项目?谢谢。
万钢:国际科技合作是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的。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有全球的视野来谋划科技创新。国际科技合作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我们目前已经跟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科技合作的关系。中美、中欧、中日、中韩等之间都有科学家的合作。科学本身就是无疆界的,科学家在一起探讨科技问题进行合作,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我们有很多科学家与来自日本、美国、韩国、欧洲的科学家进行紧密的合作,在他们的合作当中也产生了很多很好的成果,对于这些成果、这些科学家,对于他们和中国合作上作出的贡献,我们也给予奖励,主要还是表彰科学家所作的贡献,这是科技事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我想请潘建伟院士谈一谈他自己亲历的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我作一点补充。去年大亚湾取得的重大成果,就有各国科学家的参与。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都是合作的结果。在科学研究当中,其实信息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以我们的量子信息技术为例,我们通过国际合作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经走到了国际的前列。
我们现在有一个计划,准备以我国为主导要发射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大概在2016年左右,我们希望能够构建比如说从北京到维也纳之间的量子通讯网络,要来做这样一件事情的话,没有国际合作的话,往往是做不成的。
万钢:各国在政府间不仅有科技项目的合作,还有科技的对话,比如应对气候变化,比如应对粮食危机,比如如何共同保护好环境,比如如何解决能源、资源瓶颈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各国的科学家紧密合作,我们会积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
科技部部长记者会新闻精选
【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创收】
万钢:2012年我国研发支出10240亿元 占GDP1.97%
【科研成果】
【对外交流】
【科技发展】
【国内环境】
【人才培养】
【新能源利用】
【科技项目管理】
科技部:2012年课题答辩网上进行 节约旅行经费70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