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健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王伟健)“江苏宿迁是沿海发达省份后发地区,不仅在地理区域上不占优势,而且同样面临着和其他地区一样的发展要素制约,如果要实现后发快进、跨越赶超,就必须转型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宿迁市委书记蓝绍敏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称,“后发地区要转型发展,实现小康,政府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思维。”他说,去年以来,宿迁抢抓作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的历史机遇,坚持向改革要思路、向创新要办法、向聚焦要突破,锐意进取,打破常规,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管理制度和改革举措,在经济、区域合作、城乡一体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积累新一轮发展的优势。
蓝绍敏认为,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已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通病”。蓝绍敏说,为进一步刺激和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结合宿迁实际,在全国首创“创新券”制度,将政府的财政奖补资金转化为“有价证券”即创新券,以无偿资助形式向企业发放,企业用创新券向高校科研院所购买科研服务或购置研发设备后,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持创新券到财政部门兑现的一种新型科技创新支持方式。目前,已分两批向近1000家企业发放了6600余万元的创新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蓝绍敏介绍,这种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扩大了受益范围。创新券具有灵活、易分割、好操作的特点,便于向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发放,改变了过去政府财政资金大多支持大企业的局面,以及以往企业获得项目支持必须跟着申报指南走的状况,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二是推动了科技创新。创新券为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之间搭建了市场之桥,促进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广泛深入开展。2012年,全市新获批市级研发机构132家,其中领取创新券的企业82家,占获批总数的62%;在第一批领取创新券的500家中小企业中,建立市级研发机构的比例由25%提高到42%。三是实现了集聚效应。除奖励个人外,创新券将政府的财政奖补资金聚焦用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下,使企业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四是发挥了杠杆作用。创新券的实行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形成乘数效应,快速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据初步统计,目前已发创新券带动企业研发投入效率达1:8.5,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企业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提高了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蓝绍敏说,针对人才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的实际,宿迁在全国创造性地实施人才集聚计划。2013年,宿迁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人才集聚政策,以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形式出台“宿迁英才计划”,提出中心城市三年人才集聚目标,其中很多政策属宿迁首创,在全省、全国范围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针对项目用地需求多、指标少的实际,宿迁在江苏首推“地票”交易制度。蓝绍敏说,目前,宿迁市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大超过国家和省下达的用地计划,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从现有土地使用情况看,宿迁市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利用较为粗放,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土地已成宿迁加快发展的一大瓶颈制约。基于上述情况,宿迁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土地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提出改革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使用办法,建立地票交易制度,将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纳入地票交易市场,全面实行建设用地指标在市区范围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市域范围内的有偿调剂使用。目前,建设用地指标存量的有效盘活和节约使用土地内在约束机制有效形成,保必须、保重点、保发展的良性用地机制基本建立。
“在法治的前提下,政府行政创新了,才能保证和引导企业创新,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后发赶超。”蓝绍敏最后介绍,2012年,宿迁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达到1516.8亿元,同比增长13%,是江苏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