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观看直播】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今天下午15时30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网络时代的司法公开”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在访谈中张立勇提出,所谓“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要把权力的整个运行过程对外公开,让广大人民都了解、掌握权力的运作方式,以便人民群众监督。
据张立勇介绍,河南法院系统自2008年开始在全省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制度,除涉及国家机密、少年犯罪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外,其他全部上网。到目前,已有40多万份裁判文书在网上公开,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另外,河南推行的庭审网络直播目前已直播案件三万多件,在全国也是最多的。在此基础上,河南又推行了“网评法院”“网上调解室”“网上诉讼合议庭”,建立了“豫法阳光”微博,展示了河南法院全面对外开放的形象,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张立勇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要让人民来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所谓“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要把权力的整个运行过程对外公开,让广大人民都了解、掌握权力的运作方式,以便人民群众监督。“这个‘阳光’就是人民群众的眼睛,人民群众的耳朵,人民群众的手和脚。”张立勇如此解释“阳光”的意义。他说,判决是不是公正,光由法院法官说是不行的,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才是真正的公正。
张立勇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司法公开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公开的资料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老百姓看不懂;二是资料说理简单生硬。对此,河南法院提出两个标准,首先是公开资料要达到“让邻家大叔看得懂”的程度,其次是把道理讲清楚,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我们要求,庭审要实行‘三同步、两公开’。”张立勇说。“三同步”就是要同步录音录像,同步做记录,同步显示记录的文件; “两公开”就是要公开展示证据,公开展示适用法律条文。除此之外,下一步河南法院还将推行庭审主体也就是法官信息的公开。这样就实现了庭审主体、庭审过程和庭审判决结果的全方位公开,有助于巩固法院的公信力。(刘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