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湖北团最年轻的代表,在代表团审议发言时还有些紧张。
第一次敲她的门,谭之平拿着文件袋正要出门。“很对不起,改个时间吧,”她对记者说,“到吃饭时间了,我得趁代表们都在,把几个建议拿去让他们签。”
第二次,这位来自农村的土家族姑娘已着好正装,正在梳头。“我就边梳边跟你说,不要紧吧?”她对记者说,下午全体会议,她要早点做好准备。
作为“80后”代表,谭之平说,这一次两会“80后”代表不少,还有两名“90后”代表走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舞台,对于这个年轻群体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也是很大的责任。
“我们希望把基层的声音带到顶层。”出生于1983年的谭之平,经历却不简单。
她16岁时,拿着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却泪如泉涌。当时,母亲患间歇性精神病,父亲患严重风湿病。家里很穷,她只好辍学务农。不久后,难以忍受病痛折磨的母亲寻了短见。
为了挣钱养家,谭之平来到县城国道边的百货店打工。19岁时,她用积蓄在武汉开了一家小超市。
在守着小超市的日子里,谭之平一直不忘母亲生前的话:“你以后要回学校再读书,能学医最好。”
22岁时,谭之平进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助产专业学习。之后,她通过考试成为湖北职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她要带着患严重风湿的父亲与病重的继母上学,以便照顾他们。
目前,中国有像谭之平这样的各级人大代表270万余人。他们工作和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深知民间疾苦。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2987名代表中,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有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比十一届提高了5.18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代表数量大幅增加;而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则降低了6.93个百分点。舆论认为,这有利于反映更多的来自基层的真实“民声”。
“鸦有反哺羊跪乳,我从孝文化之乡湖北孝感来,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是希望孝文化能够在青少年中传承。”谭之平说,屡屡发生的青少年“忘恩”现象让她痛心。
留守儿童是谭之平最牵挂的问题。“我们义工社帮扶了200多个孩子,他们的性格普遍比较孤僻,对人比较冷漠,比较胆小,自信心不强。”
她带来的另一个建议,就是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更要创造更多条件让农民工回乡就业,为了家庭的幸福,也为当地城镇化出力。
她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一份份建议,“第一次当代表,不怎么会写,但是每一条建议都是经过认认真真调查研究的。”她说。
她一共写了四份建议案。一份是关于职业教育的。“我一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朴素道理,我自己切身体会,‘80后’‘90后’农民工,迫切需要获得职业教育。”
谭之平说,十几天会期,对她来说太重要了:“我还要把每天审议讨论中的收获整理出来,做成PPT,回去演示给同事们、同学们。”(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皮曙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