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晚上7点半,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司法为民”的网络访谈。访谈邀请3名法院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中国人大网记者:中国人大网网友问慕平代表,作为首都法院,你们是怎么处理好公正司法与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关系的?
慕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说一下我怎么理解公正司法、服务大局和保障民生相互之间的关系。公正司法是法院全部工作价值追求的根本目标,通过司法审判向社会传递一种公平正义的信息。服务大局和保障民生是公正司法的落脚点,也就是说通过公正司法要体现在保障民生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正因为如此,所以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执法”作为法院工作的主题。
第二个问题,我讲讲怎么理解服务大局的问题。今天上午听了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的报告。我看到里面有一组数据,他讲过去五年来全国法院一共审理了5000多万件案件。从我们具体司法实践当中,感觉到这么多的案件当中还包括很多新类型的案件,这说明了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和我们的社会联系面越来越广,涉入程度越来越深,因此司法工作的质量、效果,司法公正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对大局还是有重要影响的。所以我们努力通过公正司法实现服务、保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第三,保障民生。这是十八大报告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法院需要通过司法审判具体的办好每一个案件,体现出对民生的保障和服务。北京市法院系统每年受理的和民生有关的案件,比如说劳动争议案件、婚姻家庭案件、医疗纠纷案件,这类案件大约10万件左右,这些案件审理的好坏,对百姓合法权益的保护、对司法机关的印象都至关重要。我理解所谓“民生”就是指最广大的普通群众,这其中又有一部分是相对困难的群体。所以在司法审判的过程当中,对民生案件的审理不仅要严格依法按程序,而且要有便民性。比如说涉民生案件的审理就要快一点,比如说有一些劳动争议的案件、年底农民工讨薪的案件比较多,还有一些索要赡养费的案件,这些案件有时候数额不是特别大,但是对当事人本人来讲至关重要,如果简单地按照普通案件程序审理,拖的时间比较长,即便最后判决当事人胜诉,但是耽误了很长时间,也给当事人带来很大伤害,当事人最后不一定有得到公正审判的感觉。所以,我们审理这类案件的时候,努力做到“快立、快审、快结”,使当事人受侵害的利益尽快得到补偿。还有,有些困难群众,他甚至连到法院打官司所需的很少的诉讼费都垫付不上。对于这样的群体,我们建立了司法救助体系。有的是对他们的诉讼费给予减、免、缓的照顾;有的是案件判决后如果被执行人一时不能拿出赔偿或者补偿资金,我们通过协调民政部门给予适当的司法救助。在审判的方式、方法上也尽可能地保障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他们通过司法审判感受到国家对他们合法利益的维护和关心。这个问题我就先说到这儿。
直播新闻精选
【基层法院办案情况】
【涉诉上访】
【破产案件】
【维护司法公正】
【法院执行工作】
【司法公开】
【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