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齐鲁网: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鼓励社会办医,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下一步,山东省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王随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扩大服务供给,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我省一直非常重视社会资本办医工作,2012年就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各地也都制定了配套措施,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办医工作。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也将继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品牌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逐步建立起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一是切实放宽社会资本的准入范围。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向社会资本放开。社会资本可以举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也可以举办非营利性的;可以独资举办,也可以合资举办。当然,我们更加提倡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举办具有慈善性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将为社会资本留出合理空间。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也会优先考虑社会资本。
二是为社会资本办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省将进一步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融资、用地、价格、税收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简化、规范社会资本办医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审批时限,对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三是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科研课题招标、临床重点专科和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允许他们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多点执业,鼓励人才合理流动。
四是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在放开医疗市场准入、简化事前审批程序的同时,事中、事后的监管一定要跟上,这也是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下一步的重点任务之一。要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经营管理,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鼓励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无证行医、乱收费、违法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等扰乱医疗秩序、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我们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 缓解老百姓“看病难”
齐鲁网:广大医务工作者非常关心医师多点执业的问题,请问您如何看待医师多点执业,下一步,山东省在这方面有那些打算?
王随莲:医师多点执业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一环,对于推动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我省开展了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2012年我省将医师多点执业范围扩大到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00多余名医师申请多点执业,主执业地点分布在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新增执业地点主要为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总体上看,我省医师多点执业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多点执业过程中医疗风险的分担机制还不健全,真正实现医师多点执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今年1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发文就《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下一步,我省也要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一是积极创造有利于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环境。结合事业单位去行政化、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制定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的配套政策,第一执业地点不得人为设置障碍,确保优质医疗资源能够合理流动。二是进一步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行为。卫生计生部门要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划分,加强对多点执业医师的管理。三要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多点执业的医师,首先要确保在各个执业点的服务质量,确保诊疗行为的连贯性和延续性,避免“执业地点和收入增多、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出现。
希望通过放开医师多点执业,能够对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要彻底杜绝“红包”问题 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齐鲁网:在得知您要做客我们的访谈节目后,齐鲁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腾讯视频的网友们都很关注,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大家反映比较集中,就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从今年5月份开始,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和住院患者签署不收不送红包的协议,这个网友争议比较大。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王随莲:我也从网上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医院要和住院患者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确实引起了一些网友热议。这个现象,体现了广大网友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关注。
我个人认为,治理“红包”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签订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只是系列举措当中的一项。这项举措的出台,一方面来讲,表明了卫生计生部门打击“红包”的坚定态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医患双方的一个提醒,提醒患者不要送“红包”,警示医生不能收“红包”。
当然,协议书主要是从道德和纪律的层面来约束医务人员的行为,要彻底杜绝“红包”问题,还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卫生行风建设的各项规定,严肃查处收受“红包”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促进医务人员依法执业、廉洁行医。在这里,也欢迎广大网友对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等行为进行监督。二是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在杜绝“红包”等非法收入的同时,要建立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作为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的主要依据,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红包”问题的出现,既是因为优质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也是医生的付出和收入不对等的表现。广大患者送红包是为了获取这些优质资源,部分医生收红包认为是对自己超额工作的一些补偿。我相信,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红包”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