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會

  2015年3月10日上午9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召開。16位委員圍繞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主題作大會發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會議。

  •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   16位委員現場發言
    劉星:作家有信仰作品有希望文化有力量

         培養作家、藝術家的信仰重要,創造適應優秀作品問世的良性外部條件更重要。去年習主席主持召開的文藝座談會,在作家、藝術家中反響十分強烈,但是從“高原”到“高峰”的路徑隻有熱情是不能達到習主席殷殷期許的。一次會議之后的感動是重要的,但是各級政府和各級文化官員的行動有時比作家、藝術家的感動還重要。

    李東東: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出台了重要指導意見,既著眼於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的鞏固和政權安全,又關系到主流媒體的生存發展與現代傳播體系的建立。新聞出版界委員在2014年進行的媒體融合專題調研中了解到,從中央到地方各類媒體融合的力度在加大、速度在加快、投入在加重,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傅惠民:大力推進志願服務事業 不斷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志願服務是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有效形式,是集聚和放大社會正能量的重要平台,是社會管理創新、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它將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

    吳江:欲攀文藝創作高峰首需治境擇將

         文藝的高峰是由能夠深入生活,潛心鑽研,經過艱苦努力的個性化專業人員長期勞動贏得的。專業文藝又是國家和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全國政協京昆室集中了一批戲劇界的專家。他們認為,一些年來最懼怕又最無奈的是兩項必須落實的硬性工作。

    馬德秀:讓老少邊窮島地區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當前,我國有鄉村中小學生4000多萬,背后是280多萬鄉村中小學教師,他們堅守在邊遠貧困地區的鄉中心校和村小、教學點,編織著鄉村孩子的多彩夢想。但是,這個本應是最偉大、最美麗的職業群體,卻沒有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和重視。長期以來,鄉村教師收入少、地位低、職業吸引力不強、優秀教師留不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鄉村教育的健康發展,加劇了鄉村的衰落和“空心化”。

    杜鷹: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就業問題及對策

         民族地區的就業工作不僅關系到各族群眾利益,而且關系到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由於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型期,就業面臨困難比其他地區更多。

    李世明:關注生命安全筑牢安全紅線

        2014年,全國重特大事故起數等六大指標都同比下降,但各類事故29.8萬起,死亡6.6萬人,仍觸目驚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安全工作已成為政府最用心、企業最鬧心、領導最擔心、公眾最憂心的社會焦點問題。

    卞晉平:保護傳統村落留住歷史記憶

        近些年來,我國開發建設的規模和速度超過以往任何時期,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載體的古村落保護也處於關鍵階段。我們這個民族有保護傳統文化的豐富經驗,也有對文化遺存大規模破壞的沉痛教訓。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當前在傳統村落保護方面,依然存在諸多讓人憂慮的情況。

    賀軍科:加快社工隊伍建設 為困境青少年成長提供專業服務

        表達青少年權益訴求、服務青少年成長發展是共青團和青聯的重要職責。全國青聯將主動承接政府有關職能轉移,積極參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配合建設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深化青年志願者事業,努力為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專業化服務。

    高鴻鈞:科技計劃管理改革中要注重發揮基礎研究創新引領作用

        經濟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發展已步入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在國務院最近印發的《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下稱《改革方案》)中,又對財政科技管理做出重大改革。能否通過本輪改革,進一步增強基礎研究在創新驅動中的核心引領作用,將深刻影響我國科技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令科技界高度關注。

    魏傳忠:構建藝術品鑒証質量溯源體系 促進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如何有效地遏制藝術品鑒定亂象?我們認為,亟待構建一個以科技鑒定為基礎,以經驗鑒定為借鑒,以標准計量為依據,以認証認可為手段,以檢驗檢測為依托,以信息化為平台,並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藝術品鑒証質量溯源體系。這一體系的核心是“四大質量基礎”,即標准、計量、檢驗檢測、認証認可。

    秦和:著力制度創新大力發展民辦教育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處在增速調整、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和轉型升級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也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攻堅期。兩期疊加,給教育帶來了新問題、新挑戰。在經濟增速趨緩、財政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拓寬教育經費渠道,激發教育活力,更好滿足各方面對公平、優質、多樣教育的需求,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鄭小燕:從慢性病分級診療入手 緩解城市大醫院“戰時狀態”

        通過以慢性病防治為切入點,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引導群眾科學有序就醫,強化對慢性病診治的規范管理,既能有效降低其並發症的發生,提高病人生存質量,又可節省醫藥、醫保費用支出,並將大大緩解大醫院接診壓力,根本改善看病難的局面,實現“社區接得住、醫院舍得放、群眾願意去”,為逐步擴大到常見病、多發病進社區,最終實現社區首診的醫療改革打下堅實基礎。

    王新陸:嚴格防治水污染科學合理水利用

         水污染嚴重與水資源緊缺兩大挑戰並存,折射出我國水污染防治乏力、用水管水不當、執法司法不嚴等深層次問題,違反自然規律必然招致大自然的懲罰,水安全的戰略性威脅已成為我們的“心腹之患”。因此,水污染防治必須依法有力實施,水資源利用亟待頂層科學設計,水生態安全需要系統全面保障。

    牛有成:二十四節氣告訴了我們什麼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8個字說明了12個月,表述了365天,相傳了2000年,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為什麼這麼精確?為什麼這麼精煉?因為它是大眾的文化,是民族的智慧,是實踐著的真理,不僅規范了我們的行為,而且啟迪了我們的思想。

    劉慕仁:保障失地農民權益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目前我國已經步入城鎮化發展的“快車道”,因征地引發的上訪、沖突和群體性事件呈逐年上升之勢。從國家信訪局2013年11月公布的情況看,因農村征地而造成的信訪已經成為群眾信訪中的三大突出問題之一。

    現場圖集

    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