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西省主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作了题为《从慢性病分级诊疗入手 缓解城市大医院“战时状态”》的大会发言。郑小燕表示,通过以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群众科学有序就医,强化对慢性病诊治的规范管理,既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又可节省医药、医保费用支出,并将大大缓解大医院接诊压力,根本改善看病难的局面,实现“社区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群众愿意去”,为逐步扩大到常见病、多发病进社区,最终实现社区首诊的医疗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此,郑小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严格落实《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着力解决城市公立医院“办什么、办在哪、办多少、办多大”的问题,制定慢性病的分级诊疗规范,包括各类医疗机构的诊治范围、程序、标准,细化慢性病目录及临床路径、转诊程序等,明确慢性病在基层首诊,并开通双向转诊的快捷通道。
二是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做好社区医院和城市大医院慢性病医保用药目录的对接,调整医疗服务分级收费价格,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患者数量等预付方式取代按项目的后付方式;将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相互衔接。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尤其是要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医报销比例,引导慢性病患者合理就诊。
三是着重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在城市大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通过大医院派驻全科医生到社区,对基层卫生人员轮训、进修培养等多种方式,尽快培养一批对慢性病具有预防和诊治能力的基层医务人员,全面提升社区医院对慢性病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对慢性病病人的健康档案、就诊转诊情况、疾病评价实行信息化管理,病人的信息实现在上下级医院之间共享与利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让慢性病患者放心、安心到社区医院就诊。
四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把多点执业与慢性病分级诊治机制有机衔接,引导大医院医务人员深入基层。保障社区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调动医务人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
直播摘要:
高鸿钧:科技基础研究投入过低是我国原创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
王新陆:以水为先 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
数据来自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