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專題

劉振亞:建議大規模開發清潔能源 嚴格控制東中部煤電

2016年03月10日16:22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作了題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推動能源清潔綠色高效發展》的大會發言。發言全文如下:

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宣布,“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對於推動全球能源革命,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全球互聯的堅強智能電網,是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大規模開發、配置、利用的基礎平台,實質就是“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清潔能源”。我國的能源互聯網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世界能源消費以化石能源為主,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三大問題突出。巴黎氣候大會達成協議,提出將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並為控制在1.5℃以內而努力。要實現這一目標,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潔發展,實施“兩個替代”,即:能源開發實施清潔替代,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能源消費實施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發電。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可實現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一是促進清潔發展。預計2050年全球能源消費總量達到300億噸標煤。清潔能源是大自然的恩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天用了明天還來。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全球清潔能源隻需保持年均12.4%的增速,到2050年清潔能源佔比可以提高到80%左右,成為主導能源,化石能源將主要作為工業原料使用。

二是應對氣候變化。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可將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億噸左右,僅為上世紀90年代初排放水平的一半,將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

三是拉動經濟增長。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投資規模超過50萬億美元。如果我國啟動能源互聯網建設,2016—2025年電網投資可達10萬億元,帶動清潔能源投資10萬億元,年均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以上,並帶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供給側結構調整,有效解決“經濟下行、霧霾上行”矛盾。將西部、北部的清潔低價電送至東中部,每度電有5分以上的價差空間,能夠滿足能源互聯網建設資金需求,不會推高電價。

四是促進世界和平。有利於縮小地區差距,減少國際爭端,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讓世界成為一個天藍地綠、亮亮堂堂、和平和諧的“地球村”。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條件已經具備。國內外反響熱烈、廣泛支持。我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先進成熟。風電、太陽能發電的經濟性不斷提高,預計2025年前競爭力將超過化石能源。建議將加快我國能源互聯網建設,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納入“十三五”“十四五”國家戰略重點,大力推動,加快發展。

一是加快各級電網建設。重點加快特高壓骨干網架和配電網建設。力爭到2020年國家電網形成東部、西部兩個同步電網,到2025年形成一個同步電網,基本建成我國能源互聯網。

二是大規模開發清潔能源。推進西南水電、西部北部風電、太陽能發電集約化開發和大規模外送。力爭到2025年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超過4億、5.6億、6億千瓦。

三是嚴格控制東中部煤電。目前,東中部地區煤電建設規模過大,與大氣污染防治、能源結構調整背道而馳。“十三五”期間應下決心控制東中部煤電規模,已建煤電機組要減少發電並有計劃關停。

四是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一帶一路”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為突破,重點加快推進中俄、中蒙、中巴聯網工程,研究推進東北亞、東南亞、中亞、亞洲—歐洲、亞洲—非洲、非洲—歐洲等跨國跨洲聯網項目。

 

(責編:尹深、常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