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專題>>直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

邵鴻:長江健康關乎中華民族未來 共抓大保護修復母親河

2016年03月12日15:54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人民網前方報道組)今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在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邵鴻作了題為《共抓大保護 修復母親河》的發言。

邵鴻稱,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她滋潤澤被著華夏兒女,其生態功能難以估量,無可替代。她以博大的胸懷承受我們的索取,5萬多座水壩庫容超過10個三峽工程,近兩萬座水電站裝機容量佔全國2/3。這些工程提升了流域防洪、灌溉、航運等能力,但對生態環境影響不容忽視。去年,九三學社開展了《長江上游水利水電工程對全流域生態環境影響》調研。調研顯示,隨著眾多工程投入運行和多方面因素影響,長江流域整體生態環境已出現不容忽視的負面趨勢性變化,主要表現在:

水量減少。長江中下游年均水量大幅減少,過去百年僅3次的干旱情景驟升至18次,徑流干旱年份顯著增加﹔秋季更嚴重,10月流量減少40%,中下游水位提前降低2—3米,洞庭湖和鄱陽湖水面大幅減少,秋旱明顯提前並成為常態。“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長江風華正在消褪。

形態轉變。大量梯級水庫替代自然河流,泥沙被攔截沉積,2003年以來,長江中下游沙通量平均減少91%,致使中下游河道沖刷顯著,河床驟降,江湖關系明顯改變,崩岸、防洪和入海口侵蝕風險大大增加。

環境容量降低。2003年后,與歷史同期相比宜昌斷面冬季水溫升高4.1度,春季水溫最多降低5.7度,嚴重影響中下游農業和初級生產力。長江上游部分河段水流減緩,自淨能力降低,干流水質普遍三至四類、支流四至五類比例較高,葉綠素、藻類密度分別增加10倍和6—10倍,將嚴重危害生態系統。

水生生物種群和數量減少。2003年后,中下游年均漁獲量、四大家魚和江豚分別比90年代減少41%、94%和75%,白鱀豚於2006年“功能性滅絕”。

長江的健康關乎中華民族的未來。然而現在,母親河已經不堪重負,一些問題已然嚴峻,更多隱患尚未完全顯現。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是對中華民族歷史命運高度負責的英明抉擇,我們堅決擁護!

 

(責編:李楠楠、楊牧)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