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專題>>直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

甄貞:整治非法集資刻不容緩

2016年03月12日16:05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人民網前方報道組)今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甄貞作了題為《整治非法集資刻不容緩》的大會發言。甄貞表示,近年來,非法集資活動猖獗,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蔓延”態勢。特別是近一段時間,非法集資借助互聯網金融,由偶發變為多發,由案件變成了事件,由局部波及全國,上演了一幕幕驚天騙局。老百姓的“血汗錢”“養老錢”“救命錢”,被非法集資者空手套白狼,肆意揮霍。官方披露的“e租寶”互聯網金融平台非法吸收資金500余億元,平台實際控制人贈與他人的現金、房產、車輛、奢侈品的價值就高達10余億元。在這場敲骨吸髓的“資金游戲”的另一端,卻是近90萬投資人追悔莫及的眼淚和憤怒。非法集資已成為吞噬資金的黑洞,讓多少個家庭血本無歸,並引發大量的群體上訪。非法集資已從單純的擾亂金融秩序、妨礙金融安全,上升為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國家安全的重大隱患。整治非法集資,已刻不容緩!

甄貞表示,非法集資的井噴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騙子們炒作概念,利用股權眾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2P、網貸等時髦新詞,編制了一幅幅投資理財、收益長紅的虛幻美景。面對保本保息的虛假承諾和預期年化收益率百分之十幾甚至更高的誘惑,為低利率、負利率焦灼不已的人們,完全忘記了“投資有風險”的警示,義無反顧、爭先恐后地跳入“投資返貧”“中年返貧”的黑洞。當虛設項目、“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破滅,刑罰又不能完全追贓減損之時,投資者轉而請求政府來兜底,私法上的契約關系,最終轉變為投資人與政府的博弈。面對沒有贏家的格局,必須對症下藥,綜合施策,打防並舉,疏堵結合。

甄貞建議,一是在“打”字上講策略。刑法是結果監控的最后手段,刑法介入之時,便是泡沫完全破滅之日,損失損害已難以挽回。因此,必須過程監控優先,行政治理先行一步。要講求策略方法,強化維穩風險化解。對於資金鏈已經斷裂、主觀詐騙意圖明顯的非法集資行為,應堅決予以打擊。確有必要打擊的,應先將項目、資產控制后,再啟動司法程序,避免造成項目停滯、資金流向不明。對在辦案件要加強協調,加快司法審理和資產處置,及時向集資參與人通報案件處理情況,避免群體性事件發生,確保案件處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二是在“防”字上做文章。投資人和政府都要防患於未然。全民理財的狂熱,是非法集資最豐厚的土壤。投資有風險,奢求一夜暴富、天上掉餡餅,那掉下來的很可能就是坑你沒商量的陷阱。投資人不能賺了錢偷著樂,虧了錢找政府,要了本錢還要利息。對於政府部門來說,要守土有責、認真履職。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監測預警,充分發揮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設立更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指標,准確研判網上、網下各類情報信息,切實做到抓早抓小,將損失降到最低。

三是在“堵”字上下功夫。監管是把鎖,鐵將軍把住了門,就能把騙子擋在門外。工商部門要把好准入關,加強對非法集資高風險行業的登記管理,如新型網絡金融企業、信用中介機構、資金密集型行業。對涉及社會融資的事項要加強信用審查和動態監管,持續開展非法集資風險排查工作。對於互聯網金融等金融新業態進行適度、差異化和分類監管,防止借金融創新之名,行非法集資之實,堅決消除金融監管的“盲點”。

四是在“疏”字上有作為。打擊、封堵只是一時救弊,徹底鏟除非法集資的土壤,必須從制度上疏導。要健全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增加對中小企業有效資金供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進一步完善民間金融制度,拓寬民間投融資渠道,放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合理引導和規范民間金融發展﹔要加大金融創新力度,依法依規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引導民間資金參與到金融體系中來,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金融改革、經濟發展、國家富強帶來的紅利。

 

(責編:楊孟辰、楊牧)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