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澤 倪光輝
信心——創新驅動加速度,改革開放不停步
圍繞中國經濟的聲音,隨著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進一步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更為紛擾繁雜。千磨萬擊還堅勁。習近平對中國發展充滿定力:“我國發展一時一事會有波動,但長遠看還是東風浩蕩。”“准確把握大勢,提振信心、推動發展。”
白重恩委員認真記下這席話,他很是感慨:“經濟規律有波段和周期,困難時候反而是鳳凰涅槃的機遇。”
“下團組”時,習近平一再講起改革。兩年多來,從深改元年的漸次展開,到關鍵之年的全面推進,改革在中國的歷史方位愈發明晰:“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習近平講到二者的辯証法、兩點論。他說,堅決扭轉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聽到有代表說簡政放權,他接連詢問:“下放還是取消?”“下放的能接得住嗎?”
改革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密切相連。“下團組”的幾個省份,作為地區發展不同進程的縮影,也在用新發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揮行動。
上海,地處東部。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著力加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項措施系統集成”……總書記對上海發展情況信手拈來,寥寥數語鼓舞了干勁。代表們暢所欲言,圍繞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言獻策。習近平深刻指引上海的改革、創新之路。
黑龍江,地處北部,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時代課題。前不久,中央《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出台。對龍煤集團改革生存攻堅戰,總書記問得仔細。他強調做好“加減乘除”,“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
湖南,地處中部。在發揮區位優勢、加快產業梯度轉移的路上步履堅實。2013年深秋,習近平深入三湘大地。此刻和湖南團代表面對面,總書記親切地同他們拉家常、話發展。他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的關系。結合農業大省的省情,他進一步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青海,地處西部。在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中,青海的定位是生態文明先行區、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等。總書記牽挂著那片青山、那方綠水。他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使青海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
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總書記始終懷揣這樣一份歷史責任。“下團組”期間,生態保護始終是重要關切。他向人大代表詢問森林停伐轉型情況,對代表們講起大草原大濕地大冰雪的寶貴資源,感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講改革、談發展、說創新,處處著眼於“不能突破生態這個底線”。
決心——正風反腐不姑息,隊伍建設不鬆懈
和民建工商聯委員座談時,習近平提出新型政商關系。篇幅雖短,卻字字千鈞。
“我常在想,新型政商關系應該是什麼樣的?概括起來說,我看就是‘親’、‘清’兩個字。”坦蕩清白、積極作為、靠前服務,潔身自好、遵紀守法、光明正大。這席話進一步為政和商劃定紅線,明晰交往之道。
他的話擲地有聲:“反腐敗斗爭有利於淨化政治生態,也有利於淨化經濟生態,有利於理順市場秩序、還市場以本來的面目,把被扭曲了的東西扭回來。”
全面從嚴治黨,一場不能輸的斗爭,關系人心之向背。面向8700多萬黨員、430多萬個黨組織,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抓鐵有痕、激濁揚清。
兩會,總書記的目光再次投向正風反腐。
對徙木立信、建章立制之舉,他給予積極肯定﹔對沉疴痼疾、歪風邪氣之舉,他給予嚴厲批評。在湖南團,他講起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和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的教訓,說“以‘零容忍’的政治態度、規范嚴謹的法定程序、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嚴肅認真的紀律要求,堅決杜絕此類現象發生。”
環境是發展的土壤。在黑龍江團,習近平談到了兩個環境。
一是法治環境。習近平對制約發展的掣肘知之甚深,他語重心長地說,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於發展。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深化基層依法治理,把法治建設建立在扎實的基層基礎工作之上,讓依法辦事蔚然成風。
一是人才環境。尚賢者,政之本也。習近平對人才工作關懷備至。在黑龍江團,談起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難點重點,總書記強調說:“要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積極性,不斷提升工作精氣神。”他以辯証思維看待選人用人工作:“黨組織對待干部,既要嚴格管理,又要熱情關心。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
同心——和和美美共團圓,齊心協力奔小康
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系,而是一個國家內部的關系。隻有堅持四個不變,兩岸才能行穩致遠。
3月5日,人民大會堂上海廳。習近平深刻闡述“九二共識”:
“我們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台灣政局變化而改變。”
“我們將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堅定意志,也是我們對歷史對人民的庄嚴承諾和責任。”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需要兩岸同胞共同維護,開創共同美好未來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攜起手來同心干。”
……
那一灣海峽,牽動著許許多多的目光。總書記的一席話,在代表委員中激起廣泛共鳴:“習主席的講話為今后開展兩岸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方法。”“無論歷史還是現實都表明,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願,兩岸政治‘和’、經濟‘合’是兩岸同胞最大的利益所在。”
兩岸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全國各族人民更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共筑中國夢。
在黑龍江團審議時,赫哲族80后代表劉蕾說,在興邊富民工程等政策幫扶下,赫哲族群眾生活就像烏蘇裡船歌中唱的一樣走上了幸福路。總書記說,烏蘇裡船歌我們早就耳熟能詳。他關心地問,現在還有多少人靠打魚為生、江裡的魚還多不多。
3月10日,當習近平來到青海團會場時,3名來自藏族、蒙古族、土族的人大代表向總書記獻上了潔白的哈達,表達青海各族人民對黨中央和總書記的敬意。總書記請他們轉達對各族人民的祝福。
總書記強調,“要尊重民族差異、包容文化多樣,深化創建活動,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和睦、共同發展。”“在發展道路上要發揮好制度優勢,人數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個也不能少。”……
青海黃南州人民醫院娘毛先代表感慨地說,我們倍感溫暖,大家都感恩黨和政府,有信心跟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奔小康。劉蕾牢牢記住了總書記的這些話:“這再一次給我們少數民族增添了信心,特別溫暖,特別有干勁。”
風帆正勁,信心滿懷。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定心、暖心、信心、決心、同心,這是2016這個春天裡傳遞的訊息。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讓改革更具穿透力,使人民更有獲得感。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們攜手努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闊步向前……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