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

“中國之治”優勢更加彰顯(民主法治新步伐)【3】

本報記者

2022年03月07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依法治理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燕山南麓,慕田峪長城腳下,北京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坐落於此。村黨支部書記王全代表介紹,近年來,北溝村修訂了村民自治章程,成立了村級事務顧問組、法律服務室、社會矛盾調處工作站,讓群眾遇到法律問題或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及時獲得法律咨詢和援助,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委員說,我國綜合利用立法、執法、司法等手段,統籌抓好教育、就業、收入分配、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民生工作,不斷提高保障水平,解民憂、紓民困,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過去一年,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法律援助法等涉及民生保障的法律修訂或頒布實施,形成了比較健全的民生保障法律體系。”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沈開舉委員說,群眾權益得到了更好維護,法治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華代表說,江蘇檢察機關堅持刑事檢察與公益訴訟檢察相結合,打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各類犯罪,主動參與長江大保護。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保護群眾的生態權益。

  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公安局禁毒支隊三級高級警長魏春代表表示,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持續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要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在實際工作中,要提高法治化、規范化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調解服務。”江西景德鎮市珠山區新村街道梨樹園社區黨委書記、主任余梅代表說。

  “信息化時代,技術全面革新給基層治理創新創造了機遇。政法機關順應信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在推進數字賦能基層治理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浙江衢州市中醫醫院副院長陳瑋代表說,2021年以來,衢州法院系統全面加強覆蓋鎮街、村社、行業協會的“共享法庭”建設,把調解指導、糾紛化解、普法宣傳等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本報記者金歆、魏哲哲、王玉琳、孟祥夫、李龍伊、齊志明、劉新吾、竇瀚洋、常欽、葛孟超、邵玉姿、史一棋、王明峰、白光迪、潘俊強、戴林峰、葉傳增、李茂穎)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07日 10 版)

(責編:何淼、王欲然)

最新報道

    2022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

特別策劃

    “兩會有你 每日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