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振興  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代表委員說履職)

2022年03月08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張艷代表

  呵護黑土地 端好“金飯碗”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總書記明確要求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這真是說到我心坎上了!”遼寧省鐵嶺市農業科學院土壤所所長、研究員張艷代表說。

  張艷,一名來自農業科研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近年來,她扎實調研、積極建言,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糧食安全、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等問題提交了20多條議案建議。她說:“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奔走於田間地頭,聽民聲,察實情,依靠農業科技讓農民增產增收,我樂在其中。”

  東北黑土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黑土地的土壤性狀好、肥力高,糧食產量高而且品質好。但是,張艷代表在調研中發現,有的農戶為了增產,不停地增施化肥,“重用輕養”導致土壤板結、沙化嚴重,作物不增產反而減產。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張艷代表經常進村入戶,宣傳保護性耕作、增施有機肥、“用養結合”培肥地力的好處,比如秸稈覆蓋土壤可以減少水土流失,地面上的作物殘茬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耕地“勞逸結合”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作物類型的多樣性能減少病虫害,等等。

  張艷代表還帶領團隊在多個村子搞試點,用看得見的試驗成果帶動農戶秸稈還田,增施微生物肥或有機肥。當她得知鐵嶺市昌圖縣亮中橋鎮東興村有片175畝低產田時,立即實地了解情況,拿出通過秸稈覆蓋免耕技術、糧豆輪作、測土配方施肥進行土壤改良的方案。改良后的土壤從畝產200斤大豆增產至400斤,農民的收益增加一倍。

  “今年有好多種糧大戶、合作社、農場准備嘗試施用生物有機肥了。”張艷代表欣喜地說,春節后第一天上班,她就接到電話,咨詢1萬噸糞肥如何轉化成腐熟的有機肥。她帶領團隊去村裡實地考察后,結合北方初春氣溫低、快速發酵需要時間的實際情況,給出了腐熟發酵方案。

  “把黑土地呵護好,才能端好‘金飯碗’。去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將黑土地保護提升為國家戰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和提高耕地質量的硬舉措,這讓我們農業科技人員更有干勁了。”張艷代表說,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農田必須是良田。她建議完善東北黑土區耕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通過補償激勵,調動社會各方參與耕地保護的積極性,讓黑土地永葆生機,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提供持久動力。

  (本報記者車斌) 

(責編:何淼、王欲然)

最新報道

    2022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

特別策劃

    “兩會有你 每日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