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失独家庭养老难,或将是今年全国政协会议的焦点。记者昨天了解到,农工党中央,民进中央,已分别将“呼吁全社会关注失独老人”,作为在今年政协会议期间的界别重点提案。
民进中央建议,提高国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而农工党中央建议,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将对失独家庭进行补助的具体措施、方式列入法律。
失独家庭无官方明确数字
近年来“失独家庭”、“失独老人”这些名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失独者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由于我国在80年代后将独生子女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失独者大多已经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现在,他们已经步入老年,却不仅要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精神痛苦,还要面临无人照料的养老困境。
中国的传统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但这对失独老人来说,显然是一种奢望。然而,入住养老机构需要的费用,大部分失独老人无力承担。农工党中央在对失独老人的关注中还发现:有些失独老人要进敬老院,却被“没有监护人签字,出了问题没有人负责”为由拒之门外。
此外,根据现行规定,在进行手术等医疗行为时需经亲属签字,对于单身或丧偶的失独者来说面临着无人签字不能救治的窘境,而无钱医治、术后无人照料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失独家庭及失独老人引发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存在,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农工民主党在界别提案《关于全社会要关注失独家庭的建议》中提出,全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官方至今没有明确数字。仅据相关学者估算全国不低于100万,而且以每年7.6万新增。
妇联启动关爱失独母亲计划
全国妇联则希望在全国两会上指出,失独家庭正成为新的社会弱势群体,而失独母亲则更成为新弱势群体中的特殊人群。为失独家庭、失独母亲提供帮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去年,全国妇联已依托其主管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全国开展前期调研,收集失独家庭、失独母亲的个案,预计在今年启动“关爱失独母亲计划”,开通全国失独热线;以村居和社区为依托,通过努力,争取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失独母亲温暖之家,开展心灵疏导、家政照料、邻里互助、失能护理、孤老义养等多种帮助失独家庭度过养老难关的服务。
现状
中国失独家庭超100万个
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在空巢家庭中,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也显示,中国现有独生子女2.18亿,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每年的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有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
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则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建言
如何破解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在多界别提案中,政协委员向政府提出多项建议,农工党中央建议政府统计失独家庭,并定期发布数据。民进中央和农工党中央均建议成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
定期发布失独家庭权威数据
针对失独群体问题的存在以及其严重性,建议在国家、政府层面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正视失独问题的存在,全国要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字,并定期发布,便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农工党中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