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政协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特稿

代表委员献策:“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文化自觉【2】

人民网记者  李天行  杨菲

2013年03月07日09:32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

经济与环境需秉承“谁受益,谁承担”原则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如何使用更文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和粗暴的掠夺?对此,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谁受益、谁承担”,真正做到权责统一。坚持“环境成本自付,生态成本分担”的治理原则,由当地企业和政府自己解决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建立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制度,对生态恢复完成情况好、生态效益高、社会受益的企业进行生态治理成本返还,体现奖惩分明的环境保护理念。

在新疆,荒漠区域的露天煤矿开发就面临着严重的环保问题,牛汝极以新疆准东大型露天煤矿为例, 该地区常年多风,经常有7~8级大风,最大可达10级,使准东煤田矿区常年处于扬尘状态。目前收集到的粉尘最大扩散距离达到8~10公里;粉尘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调查中发现矿区周围荒漠植物已濒临死亡,3~5公里以外的植被生长受到抑制。

因此,牛汝极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露天煤炭开发企业的督导,企业要注重露天矿山地表覆盖治理,尽快开展堆土场生态恢复工作。建议在规模煤炭开发企业周围规划建设腐植酸厂,消化吸收遗弃的风化煤,利用腐植酸直接影响土壤团粒形成和发育的特点,增加土壤有机质。建立煤炭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坚持“环境成本自付,生态成本分担”的治理原则,体现奖惩分明的环境保护理念。希望各级政府对露天煤炭的开发要依据市场需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实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还要加强监管,严把准入关,从项目的招投标开始,就要严格制定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条例,绝对不能在出现“先发展后治理”的现象,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处罚力度,将企业的违法成本提高到能使其“倾家荡产”的地步。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

全国约8%的地区制造了超30%的大气污染物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鲁,雾霾天气最为集中的三大地区。为什么是这三个地区?从下面的这一组数据里,我们或许会瞧出一些端倪: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鲁三大地区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约8%,然而,这里却消耗了全国约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生产了约55%的钢铁,40%的水泥;制造了约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

记者在与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委员的交谈中,她连续用了三个“太集中”,来表达她对治理大气污染的急切心情,“这些地区的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是其他地区的五倍以上”。这些污染物就是PM2.5的主要来源。

蔡玲表示,大气污染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我国三十年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积累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过剩和布局不合理、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以至于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

蔡玲说,现在我们所遇到的环境问题,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讲,已经到了特别需要关注的时候,尤其是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下,我们要借此机会把“转方式、调结构”落到实处。

对此,民建中央在关于加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提案中,给出了六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尽快修订并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将治理的目标级别从PM10提高到PM2.5,并制定空气污染应急预案;逐步将PM2.5排放总量纳入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利用倒逼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产能扩张;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交通污染,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基金,鼓励使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低排放汽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监督力度,监测数据及时披露。

其中,就减少交通污染方面,蔡玲还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建议:要发展“方便且大家愿意乘坐”的公共交通,才能真正降低自驾车出行的频率。首先要降低公共交通的票价,目前除北京之外的全国各大城市公共交通收费普遍偏高;其次要发展微公交,实现地铁、公交车站、居民区的无缝连接;此外还要合理提高城市主要区域的停车收费,利用该部分收益设立“公交基金”来反哺低价公交。“只有公交出行让大家感觉到比开车更方便、更实惠了,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出行的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 

北方冬季采暖应采取“读表”收费

两会期间,记者在梳理民主党派的提案时发现,有超过40份提案内容涉及生态文明,其中仅关于治理雾霾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就有5份。而来自民建界别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委员,将他的目光落在了更加具体的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收费方式改革上。

那么,如何通过价格杠杆来减少冬季取暖所造成的热能浪费,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呢?白重恩介绍,目前我们的取暖是按房屋面积来收费的,不管你住不住、用不用这个标准就在那里,人们没有意识、没有途径、也没有必要去减少取暖量。如果我们将收费改为按照热能的使用量来计费的话,就像现在的用电、用水等采用“读表”计费,就能以此来激励大家主动去节约热能的使用。这一点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

如果实现了按热能使用量来计费的话,到底能节约多少能源呢?白重恩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一般每户一天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家里是没有人的(以8小时工作/学习制计算,且不计算路上所耗时间),那么在这个8小时里面,我们将采暖的温度降低至原先的三分之一,每天至少能减少20%以上的热能消耗。其实,很多家庭每天没人的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如果加上一些长期空置的房子,对热能的节约远远不止这20%,于此相对的燃煤消耗、污染物的排放也会大幅减少。

此外,由于热能实现了以使用量来计费,还会驱动很多家庭在装修的时候,更注重使用环保保温材料进一步的降低热能的消耗;而一些供暖过剩的单位,也会开始注意将室温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白委员说,有了价格机制之后,肯定会引导人们朝更加节约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
(责任编辑:王喆、段欣毅)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