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人民网记者 郭嵩 摄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召开第二场记者会。多位政协委员就“推动科学发展”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社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布局,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说明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产能结构不合理的一个比较集中的体现。请问李毅中委员,您如何看待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另外,在多年积累下来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您觉得有什么可以解决的方法?还有,作为一个主体的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行产业的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说,造成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行业产业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投资建设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其次有些企业决策程序、对于行业的把握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出现盲目投资的问题,信息也出现扭曲和误导。另外牵扯到政府方面的工作,有不少地方高度重视GDP的增长,因此在发展上有些急功近利。我们政府部门在宏观调控上怎么来淘汰落后,怎么来防止“两高”产业的过分扩张,这方面的力度也不够,措施还不够得力。
如何化解这个问题,那就要根据市场的状况,分行业去认真研究,然后采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办法。首先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化解部分能力的过剩。比如钢铁能力过剩,我举个例子,做建筑也好、做桥梁也好,可以做混凝土,也可以做钢结构,但各有优缺点,在同等条件下是不是可以多做一些钢结构,把钢材质量提升一些。再比如说我们的铝过剩,但是高铁、动车组的技术、装备都是很有实力的,除了国内发展以外,出口,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向我们国家订货,用一部分。
此外,要坚决加快淘汰落后的进度,现在的落后产能占15%-20%,这方面的力度还是相当大的,得到行业和地方的支持。对那些确实有市场、有基础的、有希望的,要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它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提高质量,通过重组兼并形成新的能力。然后是产业转移,从国内来讲,可以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国际上,我们可以走出去发挥我们的优势,用我们的技术和装备来化解这部分的矛盾。最后要讲的是最根本的对存量化解,千万不要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一定要把源头把住,就是要提高这些行业的门槛,节能环保、质量安全、自动化水平等等各方面,无论是用市场化的办法,还是行政审批备案,这些方面都要加大力度,用各种手段来限制那些已经严重过剩的产业。我想再经过一段努力,这种状况可能会缓解,但是目前看来实现这样的目标难度还是很大。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多位政协委员就“推动科学发展”等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新闻摘编
建言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财政上积极 货币上中性 谈中等收入陷阱:需不断升级产业 提升经济竞争力 |
中国人均信息消费与美国相比差17倍 | 调查组正在核查山东某地企业非法向深层排污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