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政协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盘点两会中的“冷门”话题:“沉默好声音”待关注

2013年03月08日12: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每年全国两会,明星代表委员、社会热点话题都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在两会“追星”与“逐热”的舆论场中,一些代表委员对“冷门话题”的建言之声越发显得“低沉”。这些被热点压低的声音,或关注农村、或关注孩子,虽然没有媒体聚焦,他们亦坚守着自己的冷静视角,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出谋划策。

关注农村:

家庭农场如何起步 公务员退休回农村?

“三农”在全国两会上并不是个冷门话题,但是与“反腐”、“环保”、“食品安全”这些今年两会上的媒体聚焦的热点相比,农村的议题略显暗淡。然而,没有媒体聚光灯,并没有影响代表、委员们对于关系中国根基的农村问题的关注。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作为一项突出内容,这让“家庭农场”在今年两会上成为一个农村议题的高频词汇。

“面对农业产业升级、农产品市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传统的小家庭式经营将跟不上形势。”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林印孙说,“当农户的种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要考虑种什么才能比较赚钱,如何通过节约成本或者改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农产品收获后,还要考虑销售渠道能不能打通,市场信息是否准确。”林印孙直言,经营家庭农场,实际就是经营一个企业。

谈及加快农业企业化,民革中央在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应制定农业企业家培养计划,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尽快将其打造成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农业企业家。出台激励性政策,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和创业,在农业企业施展才华。

而对于农村人才的引入,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夏先鹏认为,当前农村空心化严重,农村人才和青壮年劳力流向城市,有的地方土地抛荒,还有些地方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如何把农村建设得更好,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带头人,解决农村缺人才、缺智力的问题。夏先鹏建议鼓励引导从农村参加工作的公务员退休后(乡贤)返回农村定居,参与农村治理,完善农村治理结构。

关注孩子:

建议设青少年阅读月 “农民工二代”需关注

关于孩子的健康和教育, “奶粉质量”、“异地高考”无疑今年两会的“大热”的话题,但是,同样关注孩子的成长,还有一些代表委员选择了不同角度。

“阅读是文明社会的进步要素。而现在的孩子们大多远离了阅读,围绕他们的多是教辅材料。”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专职副主委唐瑾建议,将每年寒、暑假的某个月设定为全国青少年阅读月,将青少年读书向制度化、常规化推进。

在唐瑾看来,教辅读物成了各年龄段学生及家长的首选,很多学生除了教辅外不曾涉猎其他书籍。许多家长只知道给孩子买书,不会正确引导孩子读书,更不知道教孩子怎样读书。农村学校更为突出,严重的地方甚至无书可借、无书可阅。

同样关注孩子教育话题的还有农民工代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31名农民工代表是媒体争抢拍照的对象,但是,媒体的聚光灯多只关注他们的亮相,他们代表2.6亿农民工建言内容却没引来太多的瞩目。

“农二代是农民工家庭的希望,我们吃苦,只求孩子有出息。”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朱雪芹说,现在关注“星二代”、“富二代”的比较多,但是“农民工二代”更需要人们关注。她调研发现许多“农民工二代”因为缺少关爱和引导而走入歧途。她建议加强对这些人的关心、完善职业教育等。

南京市霞光幼儿园园长蒋宇霞也是一名农民工身份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的两会上,她的关注也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但学前教育领域无论是城市里的农民工孩子还是农村孩子及留守儿童都面临入园难,师资力量薄弱的困局。”

分享到:
(责任编辑:王喆、段欣毅)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