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9日08:5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最后一场记者会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行,五位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就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协商民主是中国国情的产物
卞晋平委员:协商都是为了用对话去代替对抗和对立
“协商民主在世界上越来越被普遍提起,这是一件好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中国协商民主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一些国家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中国的协商民主和国外的协商民主有一些相似之处。”随着我国社会民主进程的加深,“协商民主”这个名词逐渐被公众所熟悉,但对其来龙去脉,却不甚了了。十一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卞晋平委员首先对媒体记者们进行基本情况“普及”。
卞晋平认为,协商都是为了用对话去代替对抗和对立。协商都要在平等基础上尊重彼此利益区别,从而求得一种尽可能的社会和谐。“但中国的协商民主毕竟产生于中国这块土地,它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的协商民主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卞晋平表示,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区域差别很大,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种团体、民族和不同宗教等利益差别很大。因此,民主协商在中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卞晋平补充说,中国协商民主的建立还是在跟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国自古崇尚合作、和气、和美、和衷共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实际需要探索、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民主制度。“我认为各国不同的民主形式、文明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了解,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够简单拿过来比对,按照哪一个国家的一个条件、一个标准来衡量。”
“至于如何推进协商民主?首先重大决策权要在决策前进行协商,还要使日常协商活跃起来,包括提案协商、对口协商、基层群众协商,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卞晋平相信,再到下次换届的时候,记者们坐到这里,我国的协商民主跟今天相比,一定又有一个新的明显看得到的进步。
提案协商已取得较好效果
邵鸿委员:最重要的是协商之后如何能采纳
提案协商是政协四种协商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对于在座记者而言,不少媒体都参加过政协的提案协商会,此次大会期间,全国政协也将举行两场提案协商会。
“十一届政协期间对提案协商工作进行了一定改进。”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委员是全国政协提案协商会的“常客”,“变化首先体现在数量上,十一届政协共组织提案协商会58场,比上一届增加不少。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作为召集单位,大力推动承办单位和委员之间深度互动,提高提案成效。”据邵鸿介绍,最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政协将提案协商会的办理与承办单位的调研相结合,将提案办理协商会直接开到调研“现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提案办理结果直接关系到委员履职成效。“提案协商大都取得比较积极的效果。中小企业减负问题,优惠政策解决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展养老服务业等问题都取得一定效果。”邵鸿说,曾经有人提出,有的政协提案提出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为委员提案大部分都是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所提问题本身也是千头万绪,不可能短时间内见效是在所难免的。
但他坦言,虽然很难保证提案办理协商会在很短时间内场场都能见到效果,这有待于今后的继续努力。但为了保证协商更有成效,全国政协还将在很多层面进行深入推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协商之后办理部门如何能真正采纳。
党派地位超脱协商效果更好
吴先宁委员:民主党派是协商的重要参与者
“民主党派在政协参政议政所提的意见建议覆盖面广,内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同时各党派参政议政又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从产生的效果而言,有的得到落实,有的受到重视,有的引起关注。”民革中央常委、宣传部长吴先宁委员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效果十分满意。
分析原因,吴先宁认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层次较高,且是有组织行为。其次民主党派参政地位超脱,没有利益搅和,话也好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