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李东风)“教育问题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我国教育历来存在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学校间的不平衡、学校内部的不平衡等资源不平衡现象。这直接导致人们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抢夺优质教育资源。这种抢夺战从幼儿园一直蔓延到本科、硕士、博士阶段,使人们的幸福指数下降。所以,为了让人们幸福地学习,必须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接受采访时说。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委员表示关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娄源功委员说,河南是拥有1亿人口的大省,但是没有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的学校、没有教育部直属的学校、没有985学校、也没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研究院所,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共有13个省、市、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也着重强调了以择校为代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他表示,从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普及状况来看,义务教育“两基”已基本完成,但这只是数量上的基本普及,在质量上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不规范的择校行为给金钱、地位、关系、权力提供了运作空间,给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去改革创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逐步取消学校等级,才能促进教育公平、持续、均衡发展。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委员今年的提案关注同样是异地高考。针对教育公平问题,俞敏洪表明自己的态度,异地高考改革进程不能“激进”,但需要有实质性的解决措施。他建议,高考重新回归全国统考,根据考生分数和生源所在地按比例分配中国最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是重新建立社会分层,根据一个人的智力、能力,重新调整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教育公平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为什么我们要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甚至城市各学校之间的差别,就是希望所有人的起点相对公平。起点公平还不能有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之分。在义务教育阶段内,所有的公办学校都该按照一个标准来做的,这样一来,整个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向就比较清楚了。”
全国政协常委刘汉元说:“应恢复实行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当前,各省份单独命题的举措并没有更好地体现教育公平性,很多地区在高考录取分数线上出现较大差别。全国统一高考虽然是一种形式,但是在实质上是高考公平性的一种体现。”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导葛剑雄说:“中央政府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上责任重大,应该由中央来调节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如果完全让地方政府去做是不妥当的。” 需要将教育改革的目标公之于众,教育真正的公平有赖于社会公平的实现,不可能依靠某一项制度的改革就完全实现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