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政协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田惠光委员建议:培养医学紧缺人才 破除"以药养医"模式

2013年03月15日09:5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新闻背景:目前,一些医学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十分明显,如儿科、康复、病理、临床营养、精神科等,特别是在社区卫生机构,人才缺乏情况更是突出,已成为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造成一些医学专业人才紧缺的原因,一是就医需求大幅上升,各地普遍加强医院建设,导致对医生需求增加;二是国家培养的一些专业人员数量少,且医生不愿意从事某些专业,也导致人员紧缺。"全国政协委员田惠光日前建议,加快培养医学紧缺人才。

田惠光以儿科为例提出,在美国,每千名0~14岁的儿童拥有1.36个儿科医生,而我国只有0.26个。按这个比例估算,我国儿科专业医生缺口逾20万。即使将美国的儿科医生配置数量的目标减半,未来10年我国每年仍需要增加1万名左右的儿科医师。而目前我国每年仅能培养出2000名左右的儿科医生。

田惠光提出,"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客观上拉大了医院内不同学科间的收入差距。这些紧缺的专业大多工作量大、压力大、收入少,导致了人员的流失。学科人才缺乏,将制约这些学科的发展,影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导致这些学科人才不可能沉到社区,严重影响社区卫生的发展。最明显的是基层儿科资源严重匮乏,儿童看病主要集中在大医院。

为此,她建议,国家要加强医学人才培养规划,争取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加强对儿科等医学紧缺人才的培养。此外,她还指出,目前公立医院改革采取的取消药品加成,提高医疗服务收费的做法并没有解决"以药养医"问题,要认真研究医生的人事管理制度、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合理制度的建立,彻底破除"以药养医"的运行模式,激励所有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建立有利于各学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记者 张原)

■相关新闻:

卫生部制定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药师、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儿科医师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合理扩大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医学教育规模,加强对相关领域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到2020年,注册护士达到445万人,药师达到85万人,各类专门人才急需紧缺状况将明显改善。

分享到:
(责任编辑:王喆、段欣毅)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