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政协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热议论之广厦千万间,何时让“天下寒士”俱欢颜?

记者  苏楠  何娇

2013年03月15日11:4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关键词:“蚁族”

北京下起了小雨,晚高峰真的很“高”。中关村上班的江钦挤上公交,历经2个多小时,回到南五环一个叫旧宫的地方。关掉手机,晚饭也没吃,倒头便睡。

24岁的江钦是国内一所重点理工大学毕业,自年初来北京后,小江的心情从未如此低落过。在北京,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月月所剩无几,别说给家里寄钱了,有时候还得开口问家里借钱。

因为收入不高,不得不“蚁居”在南五环边的这个村子里。房子是村民自建房,虽然远,但房租便宜,一间十几平米的平房每月400多元。生活还算便利,我的好几个同学都在这,一块玩玩啥的也不觉得寂寞。

这个村子大约聚集着上万像江钦这样的北漂青年。他们中不乏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因为低收入不得不聚居在“城中村”、“城市边缘”等这样的“城市驿站”,他们因此也被称为城市“蚁族”。

“房租今年又涨了好几百,又得重新找地方住了。”同样纠结的还有江苏姑娘郁郁。去年10月到北京找工作时,她住进了位于西四环一小区内的一个求职公寓。说是公寓,其实是一个三居室,被隔开了8间。几个女孩住一起感觉还不错,过完年再过来时,房东说,房租每人涨600。如今刚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房租太高了,她不得不再次为租房奔波。

尽管如此,“蚁族”们依然憧憬着明年能够改变生存状况。他们坚信,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坚守内心的力量,一定能见到雨后彩虹。

破题:

怎么让“蚁族”在这个城市有房住、有家归?如何才能让他们租到既便宜又实惠的房子?

保障性住房要降低门槛向“蚁族”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陈道明说,其实他是最能代表草根百姓心声的明星政协委员,他透露自己拥有过艰辛蚁族的经历,回想一个月内搬家三次的无奈经历还无限心酸,因此他对蚁族和年轻人的居住工作问题相当关注,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谋福利。

全国人大代表化腾对此深有同感,他表示政府有义务提高农民工、刚毕业大学生等群体的保障水平,包括安居房、廉租房等要降低门槛,对他们开放。另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对高收入人群征收个税,然后通过社会福利机制返回到低收入者身上。

政府提供差别式住房

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建议设国家阶梯式的供房制度。即为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提供一室一厅的廉租房,月租金控制在其月收入的10%以下;对工作一定年限后、收入已逐步提高的工薪阶层,提供一套面积9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应以家庭月收入的20%、15年能还清本息的价格为好;对事业有成的高收入群体,购买商品房可以不限面积、不限价格,但必须使用自有资金,不得贷款,且必须退还原有经适房。

“政府要零地价拿出地来建廉租房,租金是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收租金,还应建立一个退出机制。零收入脱困的政府提供免租,家庭是收一千块钱,政府就是一百块钱的租金。”全国政协委员、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建议。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社会的住房需求呈现“橄榄形”,一头的高收入者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另一头的低收入人群通过保障性住房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至于中间的“蚁族”,他们大多是进入城市的职员、务工人员以及有刚性需求的婚龄年轻人,这就要用“保障+市场”的方式解决。为了满足年轻人的住房需求,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还要建立层次丰富的房屋租赁市场。廉租房是托底型租赁房,此外应该向一些大城市借鉴经验,诸如建设单位租赁房、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青年公寓等,满足不同层次年轻人的住房需求。

关键词:“房奴”

 28岁的白领夏先生最近与未婚妻在北京五环路边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50万元的首付和手续费,是汇集了二人过去四年里的积蓄,以及双方家长的“赞助”才凑成的。剩下的房款是贷款,夏先生说,想想自己每天一睁眼就欠银行几百块,真是有些害怕。自从有了房子,基本上跟过去的“小资”生活拜拜了。省吃俭用、不敢生病、拼命干活,彻底成为“房奴”了。

近年来,在中国房地产价格涨幅领跑薪金涨幅的情况下,像夏先生这对“80后”购房新人的背后,常常有三个家庭在支撑,即:双方父拿出首付,子女自己完成按揭,或俗称的“四加二”买房模式。

月入8000元的夏先生说:“这么高的房价有几个不是靠父母的?即使这样,买房后,我们夫妇俩接下来20年除了是‘房奴’外,还成了‘月光族’。”

2009年毕业后,张涛在北京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年收入在同龄年轻人中间属于中上水平。这个理工科出身、平常熟稔经济运行规律大学毕业生说,中国的楼市令他和他的同龄朋友们感到“迷茫”。“买房已经成了我们这个年纪人心里最‘沉重’的事情。”

“毫不夸张地说,我感觉中国的楼市从我毕业的那一天起就没进过‘低谷’,一直在涨,而且涨幅惊人,哪怕全球金融危机似乎都没有能够真正压低过房价。”他说。

就在去年初,张涛曾考虑过出手买房,笑称准备当“房奴”。那时包括北京楼市在内的全国楼市都出现了一轮下跌。然而就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还没等他找到合适的房源,楼市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让他感到无可奈何。

张涛告诉记者, “上涨给我们造成的压力特别大,因为让人感觉到很难用理智去分析楼市。”

“完全没有必要去追这么高的楼价了。我总觉得,我们这些最需要买房的人都买不起适合自己的房子,那这些房子最终打算卖给谁呢?”张涛说。

破题:

怎样遏制高房价,真正让“居者有其屋”、让“刚需”人群不再望房兴叹?

控制房价的关键还在于扩大供给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表示,

整个房地产的调控,单纯靠限制需求肯定是行不通的,而是要提高供给。而要扩大房子的供给,前提是扩大土地的供给,这需要各地政府继续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认为,对楼市调控,政府不应只在商品房、产权房市场有调控动作,还应该加紧建设保障房。低收入家庭、夹心层家庭“居有所屋”主要依靠公租房为代表的保障房来实现。因此,不能把房地产调控只看做是商品房、产权房的调控。托起低端家庭的保障房的有效供给也很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也表示,政府要扩大保障房的保障范围。

对老百姓住房价格应该限高,对豪宅价格应该限低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经审会主任李世明对当前房价过高问题支招说,对老百姓“刚需”住房房价应该限高,对豪宅价格应该限低。李世明建议,应分区域、差别化对待房价问题。通过调控高低房价的税收,贴补百姓购房。

购房需理性 不要冲动做“房奴”

蔡继明还指出,有一些购房需求是理性的,应该支持。也有一些年轻人的行为,就是非理性的,比如说本来没有支付能力,非要买房,那就不得不东拼西凑,亲朋好友来支持,包括父母,甚至包括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几代人掏空腰包买一套房子,当然,个人可能就成了“房奴”,为了还贷和分期付款,往往会放弃一些正常的消费,这样辛辛苦苦把父辈毕生的储蓄和个人日后的收入都投入在房子里,是不太合乎理性的一种消费行为,需要媒体、家庭、学校、社会来加以正确的引导,我们说“居者有其屋”,包括租来的房子,我们在租来的房子一样可以安居乐业,一样可以有美好的生活,不一定要追求自主产权房,当然有条件另当别论。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晓曦(实习生)、段欣毅)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