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人大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代表委员探讨网络反腐倒逼公权力改革

2013年03月09日17:0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让“小鼠标”彰显“大能量”

——代表委员探讨网络反腐倒逼公权力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律师彭雪峰带来的一份调查报告《透视十八大后反腐新态势》,汇总了最近3个月来引起关注的12起反腐事件,其中信息来源为网络的占三分之二。

“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指向,在两会上引起热议。

一年来,网络反腐迅速蹿红,一批问题官员应声倒下,人们惊呼反腐大踏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同时,被拉下“浑水”的无辜者也随处可见,谣言成本过低,“运动式”的“网络暴力”令人担忧。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要让网络“双刃剑”放大正能量,减少副作用。网络反腐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打倒多少贪官,而在于倒逼法律制度完善和公权力部门改革。

贪官落马 好人“中枪”——网络竟成“神兵利器”

同样在一个代表团,两位全国人大代表身边都发生了网络反腐的鲜活案例,性质却截然相反。

一名地方官员,被网帖举报“九大罪状”,包括“住豪宅”和“频繁换老婆”,一段时间后被免职。

而另一位干部,被指“生活作风败坏,抽天价烟,喝特供酒,一顿饭花几万、十几万”。纪委调查证实,这些问题皆属子虚乌有。但影响已经形成,清白难以收回。

“这就是‘双刃剑’,能够杀伤贪官,也很容易殃及好人,两面都很锋利。网络反腐被戏称为‘神兵利器’,很多人现在是谈网色变。”彭雪峰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陈思思认为,借助受众面广、影响力大以及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传播特性和优势,网络成为反腐败的天然盟友,也为公众积极参与支持反腐倡廉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

“网民形容,反腐工作自从借助网络力量,犹如登上了动车,进入提速期。”彭雪峰委员说,去年以来,凡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反腐案件,官方基本都会在2至4天内给出回应。

网络反腐给反腐吹来一股新风,震慑了腐败分子,激发了百姓热情。然而,网络反腐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状况也无法回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总经理廖仁斌说:“一些人利用网络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捕风捉影、捏造事实、散布谣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肆意暴露他人隐私,用以发泄私愤,却不用承担责任。这就走向了网络反腐的反面。”

分享到:
(责任编辑:陈词(实习生)、封欢欢)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