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人大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周洪宇代表:建议转变育人观、学校观、教师观、学习观

2013年03月12日18:2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做客人民网。【访谈页面】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张洁娴)今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做客强国论坛,以“师范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为题与网友进行交流。周洪宇在访谈中指出,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让孩子承担的压力太大,建议转变育人观、学校观、教师观、学习观等四方面思想观念。

周洪宇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才的培养理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指出,首先要有多元化的人生价值目标,即以创造潜能的开发、创新力的提高为核心,推动社会进步,服务社会,服务人类;第二,要有多维的创造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特别是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整合与开发能力;第四,要有张扬的个性化品质,即有理想、有自信心、善合作、会分享、懂感恩、能坚持、不自卑。

周洪宇指出,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让孩子承担的压力太大,过多地关注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品德、人格、心智方面的培养。他建议,教育要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首先要从思想观念转变做起。 具体而言,要加快育人观的转变:从“育分数”到“育人”,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德性高尚、善于合作、创新力强、社会情绪能力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

第二,要加快学校观的转变:从“学校”到“社会”。他指出,学校的本质取向是一种共同体,我国的学校观迫切需要回归到“人”这一教育的原点,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到大社会和大自然。培养人的亲自然的情结,唤醒人的同理心。

第三,要加快教师观的转变:从“传授者”到“学习者”。周洪宇表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学校要调动一切资源,为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的角色要转化为学习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和鼓舞,让学生带着个性愉快成长,享受学习、享受学校、享受教育。

第四,要加快学习观的转变:从“书本学”到“网络学”。在当今知识膨胀的时代,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种网络技术、新型媒体让学习的时空大大拓展。他指出,我们要树立网络学习、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交互平台,采用书本学与网络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现在线学习、网络课堂学习、远程学习。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实现分散合作学习,促进人的信息整合与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 

分享到:
(责任编辑:张洁娴、张玉珂)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