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迎春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贺迎春)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现行的公务用车造成行政费用过高、社会分配不均,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宋心仿说,我国的公车改革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宋心仿表示,公车改革面临几个突出问题:1.行动迟缓。许多地方公车滥用已成社会焦点,社会各界特别是普通民众意见甚大反映强烈。2.政策不明确。由于中央对公车管理制度改革缺乏明确的操作原则和指导意见,使得长期以来公车改革只是在少数部门、少数地区自发并分散地进行。3.补贴不均衡。个别已进行公车改革的地区和部门,实行货币化改革的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和发放形式等缺乏政策依据,使得进行车改地区和部门的操作方案五花八门,给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对公务交通资源的分配和使用造成了不平衡。4.体制不配套。由于我国车改不是自上而下地进行,这种下边车改上边未改的状况,出现了一些体制性的摩擦,如税收问题、公车指标配置问题、价格补贴问题、工资津补贴科目限制问题等等。
宋心仿说,加强公车管理与改革,应在客观地总结我国公车改革地区及部门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入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外公车管理的经验,综合考虑公务活动需求、社会公平分配、财政支出成本、行政运行效率、预防和遏制腐败、社会承受能力、节能减排降耗等因素,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实事求是地积极稳妥推进。以逐步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相统一的公车管理新机制。
宋心仿建议:
一、鼓足勇气下定决心,尽快加速推行公车改革。公车涉及官员的利益,对之实行改革定有很大困难或阻力,亟需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及相关部门,鼓足勇气下大决心,以改革的勇气和积极的态度,尽快做出决断,将公车改革与治理作为改进作风和消除腐败的重要内容,加速推行公车改革。在制度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行公车管理基础,根据不同情况制订改革方案和推进措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政府财力比较充足、居民收入较高、私车普及面广等优势,可以迅速推开。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在大原则确定了的基础上,可分步实施,切忌刮风、跟风和一刀切。
二、科学确定车改范围和车改对象。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需要,合理确定车改范围、车改对象和交通补贴标准。有条件实施车改的地区和部门,除省部级正职以上领导继续维持现行的专车制度,以及机要、执法等特殊部门保留少量机动公车外,其他行政、事业、国企等均应纳入公车改革范围。
三、合理核定交通费补贴标准。核定车改后的交通补贴应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交通补贴标准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相适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与职务级别、岗位性质和实际工作量挂钩;交通补贴不易太高,否则会引发社会震动与分配不公等新的矛盾,可与工资制度改革以及规范津补贴等财政政策有机衔接,最高月补贴标准一般不应超过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办理公务支出的额度;核定交通补贴标准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现职人员退休退职后,原则上不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四、严格强化对确需保留公车的监管。严格公车编制和配置标准;明确对机要车、警车、消防车、急救车、抢修车、运钞车、接待车等特殊公务用车的管理主体、使用范围、监管责任和处罚规则;对执法等公车实行统一车牌标志,统一喷涂车体,统一标明使用单位和举报监督电话,便于社会监督;对车改后确因工作需要而保留的普通公务用车,应实行集中车管,人车分离,专人保养。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或在公车上安装行驶记录卡,以便于对公车运行状况进行随时调度和监控;完善统一保险、定点维修、固定加油制度;加快推广公务卡消费,对公车购置、维修、保险、加油等实行一卡通,避免现金交易和个人开发票;实行公车使用登记制度,用车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公车出行要登记时间、事由、目的地、里程,乘车人和司机要分别签字,公车用后一律入库,并定期公布用车记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及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将对公车使用的监督纳入到纪检监察工作的范围,将交通补贴经费的发放纳入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公车使用效率和监管水平。
五、公车改革应彻底到位。同一地区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车改方案应同时设计、同步实施,并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车改后的保留用车纳入统一监管体系,避免一些单位和个人向下级单位借车,或向下级单位转嫁交通费用的现象发生,避免公车私用,以及补贴照拿、公车照坐的现象发生。
六、规范旧车报废和公车购置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政府采购,以及中央规定的配置范围、配置数量和配置标准进行车辆配置;按照使用年限规定更换旧车。对原有公车处置应采取规范透明、公正评估、公平竞价、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拍卖款项应及时上缴各级财政。
七、建立健全与公务员绩效考核相配套的规章制度,鼓励私车公用。细化对公务员勤政廉政表现的日常考核指标,避免车改后公务人员因吝惜交通包干费而不愿意外出执行公务等现象发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私车公用,对经常性私车公用人员,可适当报销一定量的费用或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
八、妥善安置司勤人员。长期的公车制度,使各机关有很多在编的司勤人员,车改过程中应妥善安置好司勤人员。可通过组建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行的机关出租车队的方式,为原有编制内司机提供就业岗位,为其他司机提供就业机会,避免出现新的失业群体,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