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人大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陈保华代表:应加快出台《社会救助法》

何娇

2013年03月14日22:3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陈保华(人民网 何娇 摄)
陈保华(人民网 何娇 摄)

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何娇)“社会救助承担着保障贫困群众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最基本生活的责任,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保华近日表示,应进一步加快出台《社会救助法》。

陈保华认为,尽管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等在内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仍存在救助方式单一、资金监管不力、地域差距较大等问题。加快出台社会救助法,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改进。

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

“被动‘输血’不是理想的救助。”陈保华指出,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社会救助中以分配财产为重点,为困难群众提供单一的资金和物质帮助,但在帮助弱势群体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方面存在缺陷,难以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

陈保华建议,应转变救助理念,实现从生存保障转变为生活保障的现代救助理念,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变单纯现金救助为综合性服务提供。通过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信息共享、精神鼓励等方面的服务,并通过扶持个体经营、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实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提高改变生存状况的能力,使得“主动申请社会救助,积极走出社会救助”的观念深入人心。

建立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

当前,“关系保”“人情保”“骗保”“诈保”等现象屡禁不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陈保华建议,有关部门可通过信息查证、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允许通过税务、社会保险、工商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等部门单位查证申请人的收入情况和房产、机动车辆等财产信息,同时允许查询申请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有价证券等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此外,有必要建立救助金追讨制度,社会救助基金是有限的,理应追讨那些利用人情关系所骗取的救助金。同时加大对骗保人的惩罚力度,在罚款的同时可以根据情节严重性给予适当的刑事处罚,这样才能有效抑制骗保的屡屡发生。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

陈保华指出,社会救助方面的法律法规由于受制于我国基本国情,呈现出城乡二元分制的基本格局,相关条例都明确冠以“城市”或“农村”的定语。三农问题虽被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比于城镇居民的生存保障,农民社会救助权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建议加大对敬老院、福利院等社会公益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农村五保户的供养资金,使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地位,从而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一体化步伐,逐步统一救助标准,稳步提高救助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同标准、区域同待遇。

分享到:
(责任编辑:樊攀(实习生)、封欢欢)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