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两会的记者们(人民网记者 程宏毅摄)
人民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 程弘毅)以前听老记者谈两会报道是总会用一个“跑”字,经过十多天的亲身经历,我也终于体会到了这个字的精髓。
在时间上,“跑”字表现了记者对速度的追求。遇到代表要跑上去追着采访,遇到新鲜的场景要跑过去拍摄,采访、拍摄完了要赶紧跑回去发稿……
在空间上,“跑”字表现了记者对广度的覆盖。每天要从家里跑到大会堂采访,从大会堂跑到代表驻地约代表,从驻地跑到梅地亚做直播,从梅地亚跑到单位写稿……
不光身体在跑,记者的思维也要跟着会议的进程“跑”起来。
从开会之前的预热报道开始,记者就要时刻紧盯会议动态,关注着自己所关注领域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和会议周边的各种消息。随着大会各项议程的进行,记者的思维也要跟着飞速运转。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两高和财政报告,从国务院机构改革到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任命。无一不考验着记者平时的积累和快速学习能力。
“跑”字不仅体现出了一种快节奏的工作状态,更体现出了身为记者的职业精神和新闻追求。
作为记者,将新闻事实报道好是自身的天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许有人说记者越来越好当了,在家里上网随便找找,拼拼凑凑就能完成发稿任务。但我认为,没有“跑”过的新闻不叫新闻,更谈不上好新闻。是否经过实际采访写出来的稿件质量天壤之别,复制粘贴出来的稿件充其量只能用来应付发稿任务,而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收获和进步。
记者的工作,“跑”在现场、在心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