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2014年3月5日下午3時在京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徐紹史就經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GDP增長、與港澳合作、審批制度改革、深圳發展、價格改革、發改委改組、公共服務九大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答記者問
- 【深化改革】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 【經濟形勢】徐紹史:去年中國經濟兩個“首次”值得一提
- 【宏觀調控】發改委主任:去年實現宏觀調控四方面創新
- 【解決問題】徐紹史:直面中國經濟發展問題 重視並解決
- 【與港澳合作】徐紹史:上海自貿試驗區對香港也是新機遇
- 【港澳發展】發改委主任:期待港珠澳大橋2016年正式建成通車
- 【審批制度】發改委主任:防范審批風險 防控審批腐敗
- 【價格改革】徐紹史:穩步推進居民用水階梯價格改革
- 【發改委改組】徐紹史:減少審批權 加強協調職能
- 【公共服務】徐紹史:中央預算內投資的60%投向民生領域

新華社和新華網記者:最近,一些海外機構和媒體紛紛唱衰中國經濟,您認為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危機和衰退?
經濟增速的小幅波動都是正常的,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在全面深化改革、“四化”同步推進、創新驅動、宏觀調控創造條件的基礎上,所以我想,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我的看法很簡單,八個字,“開局良好,前景更好”。[詳細]
CCTV和CNTV記者:政府對GDP增長能夠容忍的底線是多少?一旦觸及了這個底線,我們能有什麼樣的方法來應對經濟的下滑趨勢?
今年的上限就是物價總水平不能突破3.5%左右,下限就是經濟增長不能滑出7.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不能少於1000萬,所以今年一定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要加強對經濟態勢、形勢、趨勢的分析和研判,關注一些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的問題,把握住基本面,抓住主要矛盾。[詳細]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作為投資管理部門,發改委怎麼避免“跑部錢進”的現象,保証管好、用好大家的“血汗錢”?
根據國務院的要求,發改委已經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44項,而且修訂了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需要中央政府層面核准的項目減少了60%。我們覺得該放的就要放開、放到位,該管的要管好、管到位,放管結合。放的時候,權利和責任要同步下放。同時,調控和監管要同步強化。[詳細]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央廣網記者:過去的一年,發改委在很多領域推進了相關的改革,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不知道今年還會在哪些領域裡推進?
第一還是要堅持改,要繼續放開一部分價格和收費的管理。第二,一定要保,價格改革也好,物價變動也好,一定要保基本,保障居民的基本需要。第三個還是要管,對教育、醫療、金融等領域的監管要進一步加強,規范市場價格秩序,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詳細]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目前我國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和不同社會人群之間,對享有基本公共服務仍然存在著不均衡的情況。
我們對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很大精力。中央預算內投資的60%投向民生領域。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310萬,登記失業率是4.05%。社會保障方面,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要爭取全國統籌,要實施鼓勵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展的財稅政策,還要完善城鄉低保制度。[詳細]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國際在線記者:過去一年,我國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有什麼亮點?今年發改委會將會推進哪些方面的改革?
從去年一直到今年,已經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審批權一共是416項,這進一步激活了市場主體的活力。今年我們考慮,要在行政體制改革和完善市場體系、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生態文明制度改革這些重點領域爭取有新的突破。[詳細]
香港大公報、大公網記者: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進一步擴大內地與港澳合作,今年有沒有新的政策促進香港經濟發展和兩地經濟合作?
現在 “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工作已經啟動,我們正在跟特區政府溝通,也正在考慮,在編制“十三五”規劃的時候,繼續把港澳作為單獨的一部分來考慮,以促進港澳的經濟發展,特別要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以橫琴的開發建設為契機來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詳細]
深圳衛視記者:今年在市場化改革中還有哪些攻堅的想法?像深圳這樣的經濟特區,應該率先擔當起怎樣的突圍作用?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我覺得深圳需要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可能比較核心的一個是行政體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和審批制度的改革。第二,就是國企的改革。還有一條,要以開放促改革,深圳前海就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詳細]
中國日報社記者:有報道說發改委已經提交了發改委自身的機構改組的方案,發改委的職能也將從原來的審批變成監管為主。想請問您這是否屬實?
發改委“三定”方案已經批准,最突出的兩個特點,一個是減少了審批權,就是按照國務院要求,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把一些很具體的審批權都放掉。二是進一步加強了宏觀和綜合協調的職能,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宏觀調控。[詳細]現場圖集
![]() |
![]() |
數字解讀發改委發布會
- 7.7%
- 我們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是很好的,GDP增長了7.7%,增加的GDP達到了5萬億元,比2012年多3000億元,這5萬億就相當於我們1994年全年的GDP的總量。CPI上漲2.6%,就業1310萬,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8.1%,這是一份很不錯的答卷,而且比預期的還要好。
- 22項
- 去年我們提出了2013年的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一共包括七個方面22項改革,同時又提出了五個方面需要持續深化的改革。已經形成的、出台的改革方案和一些指導性文件就有40多件,有20件指導性文件或者改革方案已經形成上報。
- 3.5%
- 今年上限是物價總水平不能突破3.5%左右,下限就是經濟增長不能滑出7.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不能少於1000萬,今年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 2016年
- 現在 “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工作已經啟動,我們正在跟特區政府溝通,也正在考慮,在編制“十三五”規劃的時候,繼續把港澳作為單獨的一部分來考。要加快跨境的基礎設施建設,港珠澳大橋現在進展順利,我們非常期待它2016年能夠正式建成通車。
- 2017年
- 到2017年,全國都要用國五的汽油和國五的柴油。汽油從國三升到國四國五后,含硫量分別降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和十五分之一,柴油分別降為原來的七分之一和三十五分之一,所以這對空氣非常好。
- 24億
- 我們在價格改革的同時也注意加強價格監管。去年有三件比較大的事,五糧液和茅台酒搞價格壟斷,結果罰了4億5。對多美滋、貝因美等九家乳粉企業價格壟斷行為,罰款6億7。整改之后,我們消費者一年可以減少24個億的支出。去年還對上海的老鳳祥、老廟等十家黃金飾品企業搞價格壟斷進行了罰款。
- 2個“首次”
- 一個“首次”是,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5.8萬億人民幣,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另外一個“首次”是,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這標志著我們國家的結構調整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三次產業的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劇變。
- 416項
- 從去年一直到今年,已經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審批權一共是416項,這進一步激活了市場主體的活力。去年全年新登記注冊的企業達到250萬戶,同比增長了27.6%,實有各類市場主體是近五年的新高。
- 3.55萬億元
- 我們逐步開放了港澳“個人游”,還支持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過去一年,香港與內地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量為3.55萬億元,這個數量已經非常大了。
- 200億
- 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在財政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又增加了200億,達到了4576億元。我們也對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分配方式做了大幅度的調整,壓減了一般競爭性專項50%,投資近40%。集中了1000億元用於加大對一些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項目的支持。
- 270億
- 我們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加價和環保電價,從8厘提到1分5,提了7厘,這樣就可以多收270多億,作為可再生能源的基金去補貼那些可再生能源,而且我們出台了脫硝、脫硫、除塵環保電價,這樣對節能減排非常有好處。
- 60%
- 中央預算內投資的60%投向民生領域。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310萬,登記失業率是4.05%。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8.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7%。全國還減少貧困人口1600多萬,26個省建立了臨時救助制度,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又提高了10%。
代表聲音
辜勝阻:房地產調控要有新思路辜勝阻指出,面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效果不佳,而市場又急劇分化的局面,必須要有新思路和新辦法。進城農民工市民化是舉世矚目的改革發展議題,要走“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新模式,就必須激活民間資本。[詳細]
宗慶后:審批財稅是改革突破口改革的突破口,一是行政制度審批的改革,二是財稅制度的改革,要從這兩個突破口帶動深化整個改革。改革審批制度,既放開了市場,搞活了經濟,又解決了腐敗的源頭。[詳細]
何寄華:推廣新能源汽車瓶頸何寄華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就能有效減少機動車的排放,從而達到減少霧霾的效果,如果國家能夠通過市場的方式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和支持,那麼才能破解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瓶頸。[詳細]
張招興:中國樓市拐點還未到來杭州、廣州等地出現的樓市降價現象,應是個別企業的市場行為,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仍有剛需,中國樓市仍將有約10年的發展時機。此前的樓市調控政策依然沒有鬆綁,但目前國家已更多地使用貨幣政策等手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