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历年两会
人民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专题

创新驱动 引领时代(建真言 谋实策 集众智 凝共识)

——代表委员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热议创新发展理念

2016年03月13日04: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视觉统筹:刘 慧

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代表

高校多做原创研究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研究型大学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科技论文多,原创成果少;投入研发经费多,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的少;申请的专利多,能直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少。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的“两张皮”问题,把创新落到实处。

建议高校向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创研究转型,积极研究全局性、基础性重大理论问题,抓住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与国家、企业的所急所需,强化国家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研发,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科技问题。同时,健全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消除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衔接的壁垒,为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市场和企业,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本报记者 姜 洁)

中国文联副主席迪丽娜尔·阿不都拉代表

文化创新引领民族交融

维吾尔族和其他各民族一样,是一个有着丰富灿烂文化的民族,常被形容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麦西热甫”作为维吾尔人具有实践传统的文化空间,是维吾尔人文化传统和民间风俗的一部分,为本民族成员提供丰富的传统知识、持续的文化身份认同感,被认为是本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创新是保持传统的最好途径。作为一名党培养起来的维吾尔族舞蹈艺术家,我要用我的舞姿描绘、述说、传播新疆独有的文化魅力,用我的创新能力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我担任总导演并主演的歌舞剧《丝路上的中国梦 永远的麦西热甫》,就是这样一部诚心之作。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状态,载歌载舞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热爱生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故事。这部剧深入基层数十场惠民演出,场场爆满。促进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先进的文化一定是充满创新精神的文化创造。

(本报记者 王 珏)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代表

文化创新要尊重传统

笔墨当随时代,文化事业应当反映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现在全社会强调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这并不仅仅是经济或科技领域内的概念,对艺术工作者来说同样要创新、要升级。然而,艺术的创新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只讲一个不讲另一个,只有二者相互作用,作品才会出彩。有的人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其作品也就缺乏内涵或缺少活力。

因此,艺术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有益的创新,而不是无序的创新。文艺界应该静下心来,回看悠久的中华文明史。国人应有文化自信,把中国艺术之魂融入作品中,对外传播。同时,文化创新,要创作“百姓听得懂”的作品。这就要求创作不能过分追求技巧性。当然,艺术也并非都是风花雪月,平衡情感与思想也是文化创新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曹玲娟)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武维华委员

理顺科技人才成长链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够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尚未完全释放,原因之一是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我国科技人才总量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少。

建议注重人才团队建设,改变我国科研领域“有人才,无队伍”、科研人员“各自为政”的现状,尤其要在一些重点领域整合相对分散的科研力量以形成协同创新合力。理顺人才成长链,打破“以资历论英雄”的束缚,净化学术氛围,让中青年科技人员获得成长的资源和机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建立科技人员、科研机构与企业对接的平台,组织双方对接需求、协同创新。加大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对于基础研究的研发投入,增强我国自主研发能力。 

(本报记者 柴秋实)

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深化“军口”“民口”科技互动,打造新型创新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然而,在我国军民融合中,只有尽快采取措施打通“军口”“民口” 技术扩散通道,才能实现创新资源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优化配置。

建议推动军民融合立法,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系统性的法律保障。完善军民融合宏观管理体制,在国家层面建立军民融合的领导机构,统筹科技投入,解决军民科技投入多头管理、重复投入和效益低下等问题。完善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激励政策,包括国家投入政策、风险补偿政策等,设立军民融合发展投资基金,解决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问题。 

(本报记者 张腾扬)

江苏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代表

弯道超车靠创新

一些经济后发地区单纯依靠扩大投入、扩张产能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实现弯道超车。

要让广大企业成为创新的“领跑者”,就必须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政府要引导鼓励企业实施“四换”。“技术换代”,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和成本结构,抢占科技制高点;“机器换人”,引导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着力提高优质产品率、企业生产效益;“网络换市”,引导企业通过借助第三方平台开设网络营销等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市场应变能力;“政策换智”,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引导关联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姚雪青)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鲁贵卿代表

培育工匠精神靠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从目前国内实际来看,还存在重管理人才,轻操作人才的情况,应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培育“工匠精神”,既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农民工融入城市、职业选择、收入水平天花板的重要手段。但国内对工匠的作用,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还很不够,培育工匠精神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建议相关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工匠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术评价考核体系,对于技术能力的评价突出实用性、实效性,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薪酬福利水平,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生活环境,从机制上保证“工匠人”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生存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工匠人”的生活质量。 

(本报记者 颜 珂)

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李惠森委员

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

国家的转型发展需要创新,掌舵企业的企业家则更需要创新精神。当前,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已进入代际传承阶段,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如何关系着民营企业的未来和发展。然而,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的年轻一代虽然十分了解新知识新技术,但创新精神相对较弱,容易有守成思想。

建议对如何培育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和能力予以高度重视,要通过税收、财政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家的创新;同时,要对企业家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培训和实践锻炼,引导他们保持创新进取的企业家品格,既致富思源,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也富而思进,不断开拓发展。

(本报记者 苏 超)

(责编:覃博雅、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超级专车

两会e客厅

动画解读十三五

两会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