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大国之治)【2】

本报记者  严  冰  杨俊峰  徐  靖  徐佩玉  孙亚慧

2021年03月09日06: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不少代表委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樊会涛说:“这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争取多承担‘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航空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中国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卡脖子”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提案中建议,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通过标准引领实现芯片自主创新和“垂直领域创新”,进而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突破,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原创性和引领性科技攻关对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说:“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中国的发展不仅受益于人类科技成果,也要为人类贡献新的科学思想,带来新的技术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特飞所高级主任设计师张金华介绍,由该所自主研制的民用载人飞艇AS700,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实现首飞。“AS700载人飞艇的成功研发和投入使用,将有效缩短中国与国外先进的载人飞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差距,提升中国在国际浮空飞行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责编:何淼、杨光宇)

特别推荐

    微信截图_20210303093807_副本
    微信图片_20210303095853
    微信截图_20210304145010_副本
    2021 我给两会捎句话--地方领导--人民网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