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大国之治)【3】

本报记者  严  冰  杨俊峰  徐  靖  徐佩玉  孙亚慧

2021年03月09日06: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鑫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将彻底改变绿色产业的生态环境和运行方式,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将成为企业争相角逐的赛场。

  创新优化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彭寿认为,工信部加速批准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探索建立多元化、战略性创新体制,提升创新链支撑能力,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根植性和竞争力。他建议,鼓励引导上下游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协同,加大支持关键材料在下游的认证和应用,对下游导入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实现“好材能用、好材敢用”,打通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和运行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认为,当前亟需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多元化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省市县三级执法协作,发挥不同层级行政机构和执法队伍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

  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对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时不我待,企业要狠抓科技创新,以技术引领未来发展,加强研发突破和数字技术应用,有效赋能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

(责编:何淼、杨光宇)

特别推荐

    微信截图_20210303093807_副本
    微信图片_20210303095853
    微信截图_20210304145010_副本
    2021 我给两会捎句话--地方领导--人民网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