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婧穎 吳兆飛 梁秋坪
編者按: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重塑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是代表們關注的熱點。人民網推出《對話代表:聚焦“十四五” 啟航新征程》系列策劃,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共話未來。
啟航“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新發展理念曾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如何完整把握、准確理解、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聽聽全國人大代表們怎麼說。
新發展理念指導企業發展新思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改革開放以來,大飛機、高鐵、北斗等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創新讓無數“不可能”變為“可能”,成為服務經濟蓬勃發展的動力之源。
當前,創新企業大量涌現、消費市場加速升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廣闊空間。“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將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擺在了突出位置。
“要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全文代表認為,要以企業為主體,深化產學研合作,搭建更具活力的科技創新平台。在“卡脖子”的地方下足功夫,以科技創新引領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未來五年企業創新發展的方向。
國務院研究室有關負責人在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報告中關於“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的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這意味著企業研發投入可以2倍計入成本,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得到更大優惠,這一舉措也將激勵企業增加科研投入。
有了政府對科研的大力支持,如何把資金用在“刀刃”上成為關鍵。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代表建議,把人工智能技術作為科技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給民生事業補短板,解決社會剛需,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對此,他提出要培養具有科學洞察力和市場洞察力的復合型人才,讓有科學家思維的企業家和有企業家思維的科學家深入交流碰撞。
開放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時期,我國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既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
面向未來,我國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開放合作、共享發展的大門將越開越大,這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劉慶峰代表認為,下一步,我們依然要充分利用全球范圍內的資源與市場,博採眾長,為我所用。同時,也要通過科技創新打造中國民族科技品牌,把技術成果向全球范圍推廣,讓中國企業的聲音傳得更遠、更響。
新發展理念推進生態保護新實踐
浙江省水質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劉銳代表生活在嘉興,親眼目睹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以來給周邊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及居民精神面貌帶來的改變。
劉銳代表告訴記者,嘉興與上游江蘇開展了越來越多的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工作,使邊界治污得到了很好的推動。“老百姓都說,長三角一體化,讓我們上下游城市從以前‘打水仗’、攔河截污到現在‘牽手抱團’,帶來的變化真是太大了。”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十四五”時期如何實現生態文明新進步?規劃綱要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多項舉措。
“完成林業生態建設5000萬畝、草原生態建設7500萬畝,森林覆蓋率增至23.5%……”今年1月,內蒙古對今后5年的生態環境保護作出規劃,提出進一步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在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龔明珠代表看來,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他建議,進一步調整細化產業布局和分工定位,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面對當前激烈的區域競爭和持續加大的環保壓力,產業轉型升級無疑是事關未來發展的唯一出路。”河南省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史秉銳代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濟源市近年來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嚴格控制傳統高耗能工業企業新增產能,不斷推動重點工業企業向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明確了經濟全鏈條綠色發展要求。
推動綠色循環經濟發展也是劉銳代表關注的話題。“生態文明建設中,循環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是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終出路。”她認為,循環經濟發展要遵循“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和無害化”的原則,來設計經濟模式與生產生活。如在產品開發時盡可能減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選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和結構﹔生產過程中要盡可能減少廢物的排出,對最終所排廢物要盡可能回收利用﹔產品消費后盡可能資源化回收再利用等。
新發展理念引領共建共享治理新境界
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十三五”時期,在協調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發展的整體性、聯動性不斷增強,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十四五”開局,“協調”依然是發展的手段,也是評價發展的標准。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代表認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協調發展,首先要關注城鄉融合發展,補齊短板。他表示,縣城是我國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以及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要協調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建設如何補短板強弱項?蔡繼明代表建議,根據縣城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自然資源稟賦、距離大城市(含特大、超大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遠近和交通條件等,分類施策。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完善社會治理制度是共享發展的題中之義。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代表認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礎在基層,重點和難點也在基層。應從立法方面著手完善基層社會治理。
王俊峰代表指出,要聚焦基層立法、執法、司法的空白點和沖突點,建設基層法治政府和基層法治社會,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領域立法,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周洪宇代表認為,教育的共享發展,要解決的其實是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他談到,我們應該分好教育資源的“蛋糕”,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使全體人民在教育改革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讓人民享有公平的教育權利,經歷平等的教育過程,獲得公平的教育結果。
(黃玉琦、富麗娟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