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封面 热词:两会调查|问总理|热搜榜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人大新闻网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耿洪臣代表:为“民族装备”鼓与呼

何勇

2013年03月11日19:1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人民网3月11日电 (记者 何勇)“建立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作为装备业来讲,建议尽快建立重大工程和装备国产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有计划地组织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程和重大项目,以此推进装备国产化、高端化,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月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辽宁厅,总书记下团,辽宁团七位代表发言。面对总书记,沈阳北方重工集团董事长耿洪臣代表没有发言稿,述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支持,条理清晰、观点鲜明。

发言精彩,有记者索要发言书面材料,回到宾馆,耿洪臣才开始用钢笔攥写发言内容。

“给总书记汇报,不准备发言稿,不紧张啊?”有记者问。

“干了一辈子,都在我脑子里、肚子里;也没啥紧张的。”

“干什么吆喝什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作为民族装备制造业企业,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这个责任具体体现在挡住进口、加速出口,在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领域,具有中国人的话语权,为民族制造工业发展挺起脊梁。”在辽宁团入住的西直门宾馆会议室,耿洪臣富有激情地说起了自己的“责任”。

北方重工既是共和国长子,也是新兵。“新兵”是说2006年12月,才由沈阳重型集团与沈阳矿山集团重组而成;“长子”是因重组前,两家企业在本行业里都是最早建立的排头兵,后因机制不灵活而连年亏损。合并后北方重工打通了从前沿的矿山设备制造到下游的冶金、港口大型设备,覆盖10大行业。耿洪臣带着员工,迅速调整战略,瞄准高端装备、重大成套,不再局限于做单个设备,给别人拼装,用六年时间,走过了由单机向成套的转型之路,由低端向高端的升级之路,由国内向国际的拓展之路,由国家标准向国际标准的摸高之路,重新成为重大装备行业的骨干企业。北方重工则收购了全球知名盾构机企业,让国际巨头成为自己的分包商。2012年,北方重工仅在海外市场便获得了超过130亿元人民币的订单。

耿洪臣分析:近些年,由于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国内需要的旺盛,民族装备制造业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意识到“产业空洞化”的危害,推行了“再工业化”战略,拉开了以能源生态化、制造数字化为核心,以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受此影响,装备制造业出现了以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端化发展趋势,产业分工布局出现了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深度调整。

谈到对策,耿洪臣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促进国产设备进入市场,现在很多大企业还是热衷于采购国外品牌;还应该抓紧研究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为装备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专项成果在重点用户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尤其是在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在国家技术改造项目中、特别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构建研发硬件平台时,不管是主机关键零部件,还是实验测试,国家应加大投入力度。单靠企业自己巨额投入研发,承受不起。”

“所以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装备制造业企业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压力;国家也应该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助推民族装备高端化,以便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错过这轮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差距将比现在更大”,耿洪臣忧虑地说。

分享到:
(责任编辑:樊攀(实习生)、封欢欢)

硬新闻

视听

热搜词热搜人物议案提案新闻

舆情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