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键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陈键)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如何?新农合、新农保在农村实施情况到底怎么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展有多大?农村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突破?针对这些与农村、农民相关的热点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张家界市兹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向平华近日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
记者:先请您介绍一下农村留守儿童现在的情况。
向平华:这个问题我之前就说过,中国不仅有留守儿童的问题,还有空巢老人、荒芜田土、离婚率不断攀升的问题。这是农村的四大主要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说不难就是要让农民工回乡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这样,就没有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没有农村空巢老人、荒芜田地、两口子离婚的问题。
说句心理话,因为离婚率攀升,留守儿童的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孩子一生出来就交给了爷爷奶奶,母亲与孩子没有太深的感情,父亲与孩子也不会有太深的感情。农村生活很苦,小两口动不动就要离婚,留守儿童问题很有可能演变成“孤儿”问题。婚姻道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觉得确实需要加强研究。如果两口子不离婚,对留守儿童来说,有一天家庭还有可能团圆。
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与正常家庭的儿童状态是有很大不同的。留守儿童没有享受到健全的家庭教育。以前说严父慈母,严父没有,慈母也没有,得到的都是爷爷奶奶的溺爱,或是那种受折磨的爱。所谓受折磨的爱,就是小孩子可能会因为不听话而被狠狠地打。
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鼓励劳动密集性企业向偏远农村地区转移,要让老百姓在家乡能拿到像沿海一样的工资。像我们村因为有服装厂,有些青年妈妈就能在自家边上打工,能够同时照顾孩子、老人。
她们在这个工厂里能拿到一些钱,丈夫可以在县里做点工,家里再种一些柑橘,这样的话,多方面都兼顾到了。
如果出去打工,家里几万元的柑橘收入就没有了。作为简单的劳动力,在外一年也就能赚到一两万块钱。
记者:农村医疗与社会保障的情况呢?就医改中涉及到的对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表述,您怎么看?
向平华:新农合、新农保政策非常好,但现在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老百姓怕得癌症、肝炎、肝腹水、肝硬化、风湿病这样的大病。
大病补助很少,检查费用很高且不能报销,而得了这些大病可能隔几天就得去检查一次。还有就是有些药物不能用,因为没有纳入新农合的范围。从前是怕农民因病返穷,因病返困,所以设立新农合政策,现在能不能防止他们因大病致穷,因大病返困,特别值得关注
我觉得,特别要把癌症、肝炎患者纳入到大病医疗救助范围,让我们爱民政策更阳光,更和谐。
对比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就农民来说,肯定是支持公立医院,因为它的价格更便宜。但是,在我看来,如果医疗改革没有民营医院的参与,那与改革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没有比较就没法鉴别,没有竞争就没有优惠,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会产生的结果。
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只要老百姓选择,那就证明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同时也说明它的医疗技术是过硬的。老百姓有自主选择医院的权力,那么国家给予的扶持政策就应该一样,不能因为是民营的就不给予鼓励,不能歧视民营医院。民营医院自己弄设施,自己建队伍,很不容易,所以,最起码的扶持政策应该给它。如果民营医院服务态度更好,价格更便宜,老百姓也会有自己的选择。
记者:您觉得现在农村的环境是否有所改善?
向平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在2010年说过,没有农村的环保,就不要谈中国的生态环保,没有农村的“两型社会”,就不会有中国的“两型社会”。以前,一些农村到处是垃圾,处处有臭气,死鸡死鸭扔小河,烂水果、烂东西两边堆。就我了解,通过过去两年的整治,一些农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我认为,农村环境建设问题,要天天抓、月月抓、时时抓。黄金好,不如环境好;金钱多,不如幸福多;财富多,不如健康多。环境与健康是成正比的,你金钱再多,如果生了病,还不如没有钱的。
老百姓也是人,如果东西是有毒的,那谁还去吃?对于村干部而言,要作好引导,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这样的话题一万年不过时,但是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实践,是非常难的。
在农村地区,一条小溪可能要影响到几千个家庭,如果不爱惜水,一个家庭就可以把这个水源搞坏,如果千家万户都能爱惜,水质就好了。搞生态环保不是哪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个公民的事。
记者:农村文化建设现在进行得怎么样?
向平华:有的农村家庭,没有一张纸,也没有一支笔,更不要说有一本书。要把农村文化这一块搞好,还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这一块,我觉得发挥得不够,上面讲了,下面没人落实,没有人督促。我们现在给农民发放粮种补贴,是不是也能给农民发几本书,让他们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