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6日03: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民办职业教育让很多孩子有了一技之长,可发展中却遭遇很多“不平等”。政府能否加大对民办职教的扶持力度?如何让民办职业教育更规范?
——人民网网友蓝杉、紫薇在“我替网友问代表委员”调查中提问。
(更多精彩提问请见人民网强国论坛同名栏目)
<<<回应
余开源代表(四川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院长)
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
“中国经济已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刻,劳动力素质必须同步提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余开源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快培养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蓝领”;民办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市场需求反应更为灵敏,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国家应细化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
“据我了解,2011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9.6%,逼近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民办院校办学模式灵活,市场缺什么人才,就开什么专业,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就业率更高。”余开源说。
“职业教育成功与否,毕业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是硬指标。”余开源说,要持续提升这两个指标,让更多孩子自信地步入“蓝领”职业生涯,成功地立足于社会,让企业获得更多优质劳动力,让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获得必要的人力储备,职业院校必须持续深入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现代产业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依据,优化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
余开源认为,当前职业院校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校企“供需”对接失准、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职业教育投入周期长、获益慢,在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这一行业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余开源建议,国家应给予职业教育更多财税优惠政策,在调整办学方向、提供市场信息方面增强引导与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学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
“不过,鼓励民办职教的同时还要严把准入关,不能租个房子就开办学校。那样的话,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余开源说。
(本报记者 王明峰 刘毅)
<<<连线
阎凤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民办职教如何克服“学热企冷”
“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瞄准就业市场,把解决学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阎凤桥教授认为,相比之下,民办职业教育比公办职业教育机制更为灵活,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上也更贴近市场。
在阎凤桥看来,目前民办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障碍,也是整个职业教育面临的障碍,就是产学结合的机制尚未建立。这并不是职业教育院校能够左右的问题——一些企业并不太需要订单式生产的专门人才,一般性的劳动力就可以满足发展需要,因此学校和企业的态度出现一热一冷的不匹配现象。
“事实上,劳动力素质的‘停滞’会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介入程度较深,甚至会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样的产学结合机制才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成熟的条件,也为企业的创新进步提供智力与技能保障。”阎凤桥说。
“此外,民办职业教育还面临投入少、层次低的问题。”阎凤桥指出,公办职业教育往往因为有政府的扶持,在资金方面较为充裕,发展得也较好。在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的名单中,民办职业教育学校比重向来较低。“政府应当多花一些力气、多给一些政策,推动产学结合。”
目前在民办职教界,普遍存在将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通过“实习”渠道赚取收益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营利性问题也是政府最困扰的问题。按照教育法规定,教育应该是非营利性的。但是,不少民办职业教育都借教育之名,行营利之实。”阎凤桥认为,对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强化对企业与学校的监督,职教行业也应加强自律,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
(本报记者 杨旭)